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8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密战》,就在身边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密战》,就在身边
连潜艇隐身材料这样的军工技术机密都会被间谍程序从网上窃走。

最近,一部热播电视剧《密战》激起了人们对当代谍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兴趣。事实上,大家被跌宕起伏的剧情搞得惊心动魄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和平年代信息安全在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看《密战》,不知道“电脑后窗”有多可怕。近日,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中原地区,一个参与中国海军潜艇科研项目的军工科研所曾发生重大泄密事件。多份保密资料和文件,甚至一些关键材料的绝密技术资料,都落入境外情报机关之手。网络间谍工具寻隙钻入一台违规上网的工作电脑,难以估量的军事情报损失就在看似平常的“小疏忽”中酿成了。

境外情报机构常通过互联网获取情报

“像这样的对华网络间谍攻击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位长期从事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的官员表示,很多党政机关的领导部门,还有参与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的要害机构和保密单位的电脑,都留下了境外间谍机构网络窃密的痕迹。大量涉密资料在互联网上外泄,某些单位的工作电脑已经被网络间谍工具长期控制,个别重要机构的工作电脑中甚至被植入了十几种境外特种机构的间谍木马。利用互联网攻击、策反和传输来获取中国情报,已是境外情报机构对中国开展间谍活动的一种常规手段。

要杜绝网络泄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有保密内容的电脑和互联网物理隔绝,原则就是“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再加上“涉密电脑不得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让国家安全和保密部门感到担忧的是,虽然绝大多数重要单位都制定了符合这类网络保密原则的严格规定和制度,但网络安全检测仍发现很多单位都普遍存在网络泄密的情况。一位安全研究学者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情况已有改善,特别是正在修改中的《保密法》,将在网络保密方面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国防科工委”发的中秋贺卡带木马

据介绍,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处在众多境外情报机构的网络围攻之中,而网络间谍围攻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攻击面极其广泛。一位参与案件调查的官员说,这次军工科研所网络泄密案的当事人姓彭,是一名科研人员。去年中秋前,他用工作电脑上网查阅自己的邮箱时,收到了一封“国防科工委办公厅的中秋贺卡”,他没有多想,信手点开,结果一下子就中了网络间谍的招。那封邮件完全是伪造的,捆绑着某境外情报机构特制的间谍程序,一经点击就控制了彭某的工作电脑,偏偏彭某的电脑中还违规存储了大量军工科研项目的资料。结果,连潜艇隐身材料这样的军工技术机密都被间谍程序从网上窃走了。

这位负责调查的官员还说,只要和党、政、军或者重要行业、重大项目沾上一点边的人和单位,其电脑就可能处在境外特种部门的网攻窃密威胁中。中国南方某民营公司经常承接军方一些武器装备的维修生意,既然是维修,就需要以所修武器的具体技术资料为蓝本,虽然公司和军方签有保密合同,但是为了方便,这家企业的相关人员把维修对象的资料都放在工作场所的电脑里,而这台电脑又经常上网,网上四处窥探的间谍工具很轻易地就从这台电脑里取走了部分我军舰载武器的图纸、数据等技术情报。

国际学术会议的电子邀请函是间谍程序

孙教授在湖南一所大学任教,他在北方某著名军工大学读博士时就参与了一项军事工程的重要科研课题,毕业后仍然担负相关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经常参加国内外一些学术活动。于是,境外情报机构的间谍程序随着一封国际学术会议的电子邀请函进入了孙教授的电脑,结果,他根本不该存在手提电脑里的重要军事武器项目的科研文件,很快就被传送到了境外间谍机构的电脑里。

相关部门负责网络安全的官员告诉记者,大学和一些学术机构网络泄密比较严重。一些学者和专家的网络保密意识比较淡薄,不少人图工作方便,把机密文件都存在随身携带、经常上网的电脑里,这几乎等于敞开了泄密之门。

周总工程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能源化工的某个领域中是西南地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今年年初,周总工程师的电子信箱收到了一封新年贺卡,乍一看,是他的一位朋友所发,但就在他点开这封信时,却把自己电脑中涉及22个省的多个重大能源化工项目,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的详细资料拱手“送”给了藏在邮件中的间谍程序。网络安全检测发现,周总工程师的电脑已反复被植入了3次间谍程序,仔细一查,那封电子贺卡的发件信箱与周总工程师朋友的电子邮箱只错一个字母。

诱骗网民画军营示意图

与网络攻击窃密相比,在网上寻找、拉拢、策反中国网民,让他们按照情报机构的指令去收集国内情报,这样的间谍行动目标和指向都更加明确。国家据安全机关的一位官员介绍,在境外情报机构眼里,那些被诱骗、被发展的国内网民不过是最廉价的情报提供者,可以随用随弃。

2008年冬天,在东北某个重要港口城市,一个刚丢工作的34岁男子在上网找工作时,被一个“信息员”的自由职业吸引住了——这个城市郊区的某地方部署了解放军的导弹部队和阵地,去实地看看,然后把见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画个示意图,扫描后从网上直接发出去,很快就可以得到相应报酬。这个中年人毫不犹豫地应承了。可是,当他把画好的草图传送给对方后,自己没过多久就被捕了。

一位专业人士说,只要按照境外间谍机构的命令传送情报,就是与国家为敌。对间谍行为的法律制裁非常严厉,哪个网民犯了事致使国家利益受损,他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从中得利的只会是那些境外敌对力量。

据《环球时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