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寻找“钻石婚” 上一版3
60年,一起吃苦的幸福
hjuan0912128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说说你的“感情生活”
60年,一起吃苦的幸福
幸福的老两口

刘玉兰 81岁

杨心公 81岁

过日子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他们的回答可能是幸福、甜蜜、平淡、琐碎、无奈、无味,但是在刘玉兰大娘看来,过日子就是坚强地支撑、不变的忍耐和携手的相伴,“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苦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敢奢想。”虽然如今,晚年有着女儿和孙子的孝顺,回忆起曾经的日子,大娘还是禁不住直抹眼泪。

曾经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如今已年过80岁的她仍旧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早些年受到疾病的困扰,杨心公大爷基本上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老两口全靠刘大娘操持着一切,看着周遭的一切,回想曾经的苦,刘大娘眼圈红了,其实,再多的苦算得了什么?怎么能比得上老两口60多年的情意,有首歌唱得好:“就算有些事烦恼无助,至少我们有一起吃苦的幸福,每一次越走到绝路,往事一幕幕会将我们搂住,虽然有时候际遇起伏,至少我们有一起吃苦的幸福,一个人吹风只有酸楚,两个人吹风不再孤单无助。”哦,想起来了,那首歌的名字就叫做《一起吃苦的幸福》。

晚报记者 韩娟/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娃娃亲”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缘分,应该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呢?从18岁那个红烛点燃的夜晚,还是更早时候少不经事的玩耍呢?扳着指头算一算,其实两个人的缘分在1928年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那时候,还只是刚满2岁的娃娃,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乎,只知道疯跑玩耍,可是就是这样的娃娃,却被两家互相熟识的大人悄悄订下了娃娃亲。

“我们两家其实相隔有40多里路,那时候,我一直在姥姥家生活,他们两家是一个村子的邻居,所以常常会跑着玩耍。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村子里的孩子一起跑到他家要糖吃,没想到回去的时候被舅舅狠狠训了一顿,只说,以后那户人家可不敢去,他家可是你未来婆婆家。那么小的我当然什么都听不懂,但是舅舅说我,女孩子要知道羞。羞这个字我是懂的,因为听懂了这个字,所以他家的大门我再也没有随便踏进过。”回想起那时候的“糗事”,刘玉兰大娘捂着嘴笑笑说。

“我们老家都是封丘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规矩特别多,小的时候就被家长管得那么严,长大了更不用说了。以前谁家有了红白事,都会请吹拉弹唱的过去捧场,孩子们都是哪儿有热闹往哪儿钻,我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只要是他们村子的或者是他们附近村子的,我都不敢去了,害怕碰到认识的人说,那可是最不好意思的一件事了。”

就这样躲躲闪闪,知道有对方这样的人物却从未谋面,没有负担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到了女孩出落亭亭玉立,男孩也长成挺拔强壮的年龄了,两家人就又催促着把成亲的事情给落实了。18岁,如花的年龄,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新的家庭。

回忆曾经感慨万千

“我记得结婚的时候,我整整三天没有吃饭,没有出房间的门,房子的角落放着一个盆,想方便的时候就在那里方便方便。这就是我们那时候村子里的规矩,每个新娘都要过的一关。结婚以后,不要觉得就可以随随便便了,就连在丈夫家里,当着旁人的面,我也不敢和杨心公说上一句话,不为什么,怕人说啊,就连新婚的夫妻也要注意着两人之间的分寸。”对于刘玉兰大娘来说,“苦”日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和杨大爷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了两人“一起吃苦的幸福”。

“我是个没有学问的人,只知道做点家务伺候家人,那时候你杨大爷家里人口多,粮食往往都是不够吃的,日子苦着呢,每天要等一大家子吃完了吃好了,才能轮得上我自己。现在的女孩真是幸福,那时候婆婆就是家里的天,每天做饭前都要过去问问,少一次就要挨吵一次。如果在厨房里做饭,袖子撸了起来,出来忘记放下来,那又免不了婆婆的一顿责骂。所以,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尽量做到少出错。”

结婚以后,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杨心公大爷就到开封一个实验厂打工当学徒,“你大爷在厂里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从村里走出去到县城里,看的比以前多了,见识的也比以前多了。有次,在厂里吃饭,饭菜里多加了番茄,可是你杨大爷死活不肯吃,因为在咱们农村可没有见过那个东西,他还以为有毒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个笑话。”按照刘大娘的说法,杨大爷在开封打工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回家了,可是无奈家里人口太多,他只好再次踏上外出打工的路途,1951年,他选择来到离家更远的郑州谋求发展,“他先是在郑州给人家盖房子打零工,后来在木器厂当学徒,然后就一直在木器厂打工直到退休。”路途远了,回家的次数当然也少了,出门在外的杨大爷只有在每年农耕秋收时才可以返回家中。“我自己在家总是觉得很委屈,虽然结婚已经很多年了,可是因为见面次数少,所以感情也谈不上深厚,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太艰难了,就想着法子也随着他来到了郑州生活,不过那已经是1955年的事情了。”

1955年的刘玉兰带着两个孩子费尽周折前来投奔杨心公,因为要在家里照顾孩子,所以家里的一切经济来源都指望着丈夫一个人的工资,一个月29元钱要照顾一家四口,家里的境遇也只是个“苦”字可以形容。“我们四口住在租来的一间屋子里,什么家具都没有,在郑州有个亲戚看我们生活得困难,因为他自己在木材厂上班,所以就把厂里不要的刨花给我们拿了过来。”刨花?那个能做什么用呢?“我就把刨花铺在地上,厚厚地铺了一层,然后上面再铺一个单子,就这样的一张‘床’,我们一家四口睡在上面好几年。”红了眼圈的刘玉兰大娘回忆起从前不禁感慨着生活的点滴细节。

坚强地面对生活压力

如今进入晚年生活的老两口,因为杨大爷的行动不便,少了很多共同的乐趣,大爷每天的娱乐就是在家里看电视,而大娘也就是打打牌娱乐一下自己的空闲时间,“现在家里都是我说了算,时不常地我也会教训他几句,这都是我年轻时候在他家受的委屈积攒下来的。不过,你大爷的脾气很好,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要说这生活60年的秘诀,也许就是遇事每个人都各退一步吧。”每到周末,老人的女儿和孙子都会来看望他们,可是在他们心底,却总是惦记着另一个孩子,不幸的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在48岁正当年的时候因为工伤去世了,那是老人心中永远的痛,不过他们挺过来了,一如他们面对困难的生活压力坚强地挺过来一样,虽然回忆起来还是会流泪,会感慨,可是身边还有一双手让自己握着痛哭、握着微笑,就足够了,苦是苦点儿,走过这么多年依然是种幸福。

本报征集

“郑州爱情故事”

爱情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共同的经历,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我们的家庭是可爱、幸福、温暖的。同样,我们也愿意促进家庭成员成长与成功的进程,让他们在这个世界过着有价值的生活。一个幸福成功的家庭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同样也会在更大的意义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郑州爱情故事”,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幸福的窗口。

不论你的年龄多大,是否结婚,只要你的爱情故事是典型的,或甜蜜,或苦涩,或辛酸,或浪漫,请把它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本报征集“郑州爱情故事”,欢迎广大读者热情参与!

联系电话:13838146051、13838146042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