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0版:郑州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贡梨出自砖牌坊街
郑州手机报:征集2009年快乐的事
郑许公交早末班车到底是几点?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民谚“河阴石榴郑州梨”
贡梨出自砖牌坊街
当年的牌坊就建在巷子口。

寻访正在消失、变迁的郑州老胡同。近日,本报推出征集郑州老胡同、老街道这一活动,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读者黄先生建议记者,“能否搞个‘郑州胡同之最’?比如郑州最窄的胡同是哪条?最古老的是哪个?最沾名人边儿的胡同在哪儿……从而增加报道的特色和趣味性”。晚报记者 詹莉莉/文 王银廷/图

当年的梨花盛景早已寻不见

早就听地名专家王瑞明说,西大街上有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叫“砖牌坊街”,它曾经还有个美丽的名字“梨花巷”。这条胡同曾在1958年时被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街”,当时卫生部长还亲自到胡同来视察。

冬日的午后,是胡同最安静的时候,这个时间里很少有人出现在胡同,即使有也是脚步匆匆,偶尔有一两声小贩叫卖的吆喝声从胡同深处传来。走在胡同里,几百年前的梨花盛景早已寻不见,房子一片老旧。

整条胡同长约400米,宽4米,东西走向,东起平等街,西至西门南拐,干净的柏油路面虽算不上笔直,却一眼能望见尽头。路两旁种植着不少椿树和槐树,伸展的虬枝交错在胡同上空。

胡同前世:郑州最早的胡同

“砖牌坊街可算是郑州最早的胡同了!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元朝。”昨日,80岁高龄的张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有关胡同的故事。年轻时听老人们说,大约是元朝末年,一姓孙的大户人家从山东迁到郑州砖牌坊街,随后孙家的后代做了高官,逐渐成为郑州城内的望族,孙家的宅院也一步步扩大,鼎盛的时候,整个砖牌坊街路北都是孙家的后花园。

花园内种植了很多梨树,结的梨子十分美味,成为郑州名产,甚至成为朝廷的贡品。每到阳春三月,满园的梨花盛开,一片银白。淡淡的梨花清香在空中弥漫,园前的老街就有了“梨花巷”的美称。直到清乾隆帝为街上的贞节女李王氏立了砖牌坊,“梨花巷”才改称砖牌坊街。

居住在胡同口77岁的张大爷说 1950年的时候,他从外地搬到了这里,在砖牌坊街已经生活了近60年。胡同西端路北,曾经有个细长如柳叶形状的坑,俗称柳叶坑。柳叶坑胡同南口西边,就是砖牌坊的位置。张大爷指着路北侧的位置说:“瞧,这里就是当年立牌坊的地方。”据他回忆,砖牌坊全用砖砌成,由于十分高大,方圆几里都能看到它,三门四柱,双层挑檐,高嵌圣旨牌,上面刻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八仙过海等浮雕纹饰,惟妙惟肖,十分精致。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砸毁掉。

胡同今生:成为租赁户的聚集地

牌坊遗址的对面,一户人家的房前,火炉子的大铁锅内烧开的沸水不时地顶开锅盖,滋滋地冒着白烟,火锅麻辣味在狭小的胡同里飘散。张大爷说,胡同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城里买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如今居住在这里的多是外来做小买卖的租赁户。

西头胡同口的自来水管旁,拄着拐棍买药归来的沙姓老奶奶告诉记者,这里属于老城区尚未开发的地方,胡同南、北、西三个方向的房子,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已经十分老旧,居民院里也都没有自来水管,公用自来水管是大家用水的源头。听说记者是来采访胡同的,老人委托记者,“能否跟有关部门反映一下,我们这里啥时候拆迁啊”?

王瑞明老人说,上中学时,曾经居住在胡同南边的二道胡同,自己有两个中学同学就住在砖牌坊街胡同。在他少年时代的记忆当中,印象最深的是胡同里几颗高大的百年槐树,他经常和同学一起,趴在树下写作业。

砖牌坊街的来历

砖牌坊街原名叫梨花巷,是明朝进士孙绶家的后花园,孙氏祖辈原籍山东省阳谷县人。元朝末年因避兵乱,迁居郑州,在西门南拐定居。其祖辈都在朝做过官,成为望族,宅院甚广。他家的前门坐落在南学街,坐北向南,东至芦医庙(今平等街),西至城墙根,北半部全是孙家后花园。园中种有梨树300多棵。

1901年秋,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途经郑州,知州李元祯从园中选贡梨供奉。慈禧吃着甜美的贡梨和新郑小枣,十分高兴,直夸郑州是个好地方。“河阴石榴郑州梨,新郑小枣甜似蜜”的民谚也因此而来。

据《郑县志·烈女传》记载:“王氏李振业妻,年二十三岁,夫殁,孝事舅姑,持家勤俭,守节三十余载。”于是,乾隆四年,为旌表王氏节烈,遂在梨花巷西头北侧修建了一座砖结构的牌坊,梨花巷也随之改称为砖牌坊街。王瑞明说,考证时据当地居民和老人说,砖牌坊坊主王氏是儒生李振业之妻,王氏温良贤惠,17岁与丈夫结婚,6年后丈夫病逝,只留下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及年迈的公婆和未成婚的小姑。

当时,年方23岁的王氏持家训子,守寡30多年,最后熬得孩子进入仕途,官至青州知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