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9版:第一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课改专刊》
约稿
新课改:从“讲堂”到“学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课改:从“讲堂”到“学堂”
——访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

2001年初,教育部确立了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这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今年我省高中新课革实验工作已进入第二年。明年1月,2008级高中学生将迎来新课改后首次学业水平考试。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市高中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老师、学生在角色上如何转变?日前,记者(以下简称记)就此专访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以下简称田)。郑州日报记者 郭在伟 郑州晚报记者 郑学春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记:新课改后的高中教学在教材使用方面与以往有何区别?

田:过去,我们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讲教材,把一本教材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新课改实施后,是“用教材(或叫学材,即学生学习材料)教”,通过使用教材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要求“用教材教”,并不是要否定和抛弃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要把教材当成素材、范例和“抓手”,而不是把教材当做目的。教师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跳出教材”。当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想法、疑问、困惑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挣脱了教材的束缚,并获得了个性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教师“用教材教”达到了较高境界。一般来说,教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三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第三种境界。

要科学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

记: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当做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实质上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不会带领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的校长,也不是合格的校长。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必须要开设的课程,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学材)的课程。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国家课程的把握和对学科教材(学材)的处理。学校要从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对课程教材加以重新编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处理等。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决定教学内容中讲解的详细安排,做到有详有略、有取有舍,这是学科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问题。如果不对国家课程、教材进行校本化开发,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理想,仅靠延长学习时间、过量布置课外作业等,教学质量提升会很难。

创新教学模式要找到有效途径

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哪些新要求?

田: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去思考这样一个主题:课堂,究竟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要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位学科教师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学习目标)?二是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过程与方法)?三是如何确信你已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所要解决的正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的问题。因此,任何一个学科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等三种基本能力。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五个转变:把教室变学室,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必须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必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记: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进行哪些转变?

田: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让教学“回家”: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是教学领域一场实质性的变革,是我国具有草根性质的教育创新。把“教”转化为“学”,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了真正的学堂。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定位:促进学,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增长,教师作用也就发生了与之相反的变化,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