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老街道、小胡同、名人故居的渊源、变迁、掌故,热线0371-67659999,或者加入晚报QQ7738277。
“平等街上有个半截胡同,怎么没见报道?”昨日一早,市民王女士打来电话称,近来看到晚报连续报道的“郑州老胡同故事”后,唤起了她儿时的记忆,让她依稀想起伴随她成长的半截胡同,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老屋以及和街坊邻居们在一起的日子。晚报记者 詹莉莉
伴我成长的半截胡同,还好吗?
今年58岁的王女士说,半截胡同在管城区平等街中间向东,是个一直往东的死胡同,胡同里的门牌上写着“半截胡同”几个字,“别的胡同都是通的,这个胡同却是个半截的死胡同,所以就叫‘半截胡同’”。胡同的尽头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住了很多人,都是老房子。从砖牌坊街上的柳叶坑就可以直接走到平等街的半截胡同,附近有个南学街小学,王女士的小学就是在那里上的。
“文革”期间,胡同改了名字,再后来王女士一家搬走,现在也不知道胡同到底叫啥了。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年近六旬的王女士,希望记者能报道一下这个胡同,“一半的老住户也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郑州有上百个叫“里”的小街巷
“郑州有100多个叫‘里’的小街巷!”昨日上午,75岁的曲书经老人来电说,他查找资料得知,在郑州有115个叫“里”的小街道,分别分布在金水区、管城区、二七区、中原区。这几年随着城市改造,个别叫里的街道没有了。
曲书经老人是郑州四中的退休老教师,在郑州生活了50多年。问起老人研究街道地名的初衷,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偶然,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几个月前,一位在台湾的朋友送给老人一套《河南运台文物》的书籍,其中书里有一部分提到当年运送到台湾的河南安阳甲骨文的文字。这一下子引发了曲老先生的好奇。他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想用最后的晚年时光,通过通俗的语言把甲骨文翻译成现代语言。就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甲骨文里有个“里”字,让他联想到郑州市区里有很多叫里的小街道。
能否让地名专家给孩子们上堂课?
“能否跟地名专家取得联系,让老胡同的故事走进小学生的课堂?”昨日,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王雪致电记者请求说。
王雪是该校三年级4班的班主任,近几天,看到有关郑州老胡同故事的报道后,她就突然萌生了想带学生们去看看胡同的想法。她希望能跟王瑞明老人取得联系,给小学生们上堂胡同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