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寻找“钻石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寻找“钻石婚”背后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说说你的“感情生活”
寻找“钻石婚”背后的故事
雕刻家丁继周将象征长寿吉祥的“寿桃”送到钻石婚老人王涛手中。

结婚60周年,这是人生最为珍贵、最为喜庆的婚姻盛典。世人常称相亲相爱相守60年的婚姻为钻石婚,钻石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宝石,用钻石来称谓婚姻,可见这一婚姻的珍贵和难得。

国庆60周年前夕,《郑州晚报》推出了“寻找钻石婚”主题采访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婚龄与新中国同为60周年的钻石婚夫妻,在此后每周三见报的《郑州故事》里,我们对高龄钻石婚夫妻的传奇经历及相濡以沫60周年的幸福故事进行了采访报道。每一个钻石婚姻都见证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迄今已经有17对老人登上了《郑州晚报》,成为让众人羡慕的幸福老人。

本报“寻找钻石婚”活动进行到今天已圆满结束。这期间,我们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响应,有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推荐的,有儿女为老人报名的,更有不少老人亲自打来了电话。在读者的热情参与下,整个活动历时4个月,比原计划延迟了近3个月!令不少读者遗憾的是,迄今仍有近10名已报名的老人无缘在晚报上露面,可我们还不断地接到咨询电话。风雨同舟60载,一对对老夫妻60年相濡以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报道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其中,河南省公安厅离休老干部王涛老人的故事打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很多读者把这份报纸珍藏起来竞相传阅。

“寻找钻石婚”活动临近结束,我们把本次活动的一份珍贵礼物送给了王涛老人——这是一枚象征长寿吉祥的石质寿桃,它出自我市的民间知名雕刻家丁继周之手,采用来自云南雪山的天然奇石雕刻而成。这份礼物不仅代表了广大读者对王涛的敬重和祝愿,也代表了大家对所有钻石婚老人的一份深深祝福!

晚报记者 崔迎/文 晚报记者 马健/图

我们看到,在郑州晚报面向社会征集寻找到的这些钻石婚夫妻中,有“日子平淡如水,生活缺少浪漫,却相扶相携演绎四世同堂钻石人生”的田荣生与刘生兰老人;有“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却只将磨难当做生命里的历练”的姚炳坤和陈秀英夫妇……尽管,他们的婚姻经历各不相同,生活背景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却是惊人的相似:彼此互敬互爱,共同分担家庭责任,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无论脚下的路是坎坷重重,还是一马平川,始终对生活抱以乐观通达的宁静、宽容心态,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这份情义,这份执著,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最好诠释。

钻石婚是个“舶来品”,正像“情人节”、“愚人节”等节日一样。虽然老人对此类西方风俗并不感兴趣,但他们更在乎的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家属亲情——父母慈,子女孝,兄弟亲。我们逐一去拜访这些钻石婚老人,发现每一对钻石婚老人都相处和睦,每对幸福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大家庭。85岁的孙占林老人在儿子的接送下,到老年大学学习书法;90岁的田荣生和刘生兰老人儿孙绕膝,大儿子特地从英国赶回来探望,并给我们打来了电话,让老人过一个更有纪念意义的钻石婚;76岁高龄的王保民和王素珍老人在儿孙们的祝福中一同庆祝了钻石婚,为给后代留下最珍贵的纪念,老人忙活了一个多月用DV机拍摄了一部“家庭大片”——《看照片、说家史》……也许正是这些钻石婚老人们的言传身教,才让子孙后代也继承了这种美德,把这些优良传统当做了幸福和谐家庭的“传家之宝”。

1

“传家之宝”:来自钻石婚老人的言传身教

一颗天然钻石的形成需要上10亿年的自然雕琢,一段钻石婚姻的成立需要60年的用心维系。在时间面前,任何以金钱为根基的事物有时显得太过脆弱。也难怪大家得到钻石的态度永远是如获至宝,对待感情常用的词语却是:敝帚自珍。

我们采访的这些老人中,有不少是德高望重的离休干部,而与他们携手相伴的妻子却是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虽说在婚姻问题上他们也经受了一番“ 诱惑”和考验,但却始终坚持信守婚姻这份承诺,任凭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却始终同德同心。至于如何维持“长久婚姻”,钻石婚老人们也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婚姻牢固的“秘诀”——交流、宽容和理解。

郑相莲老人说,在一起生活难免磕磕绊绊,只有相互谦让,而一起经历过的波折与艰难,更是一种财富,会让彼此更加珍惜在一起的岁月。

任运兴老人说,和老伴一起走过了60个春秋,没有令人不愉快的“危机”可以记载,也几乎没有铭刻在心的什么“浪漫”,但一起携手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回忆,和老伴能牵手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宽容和理解。

“国家的建设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家庭也是一样。” 姚炳坤老人很风趣,他打比喻说,两口子过日子就像“狗皮的袜子无反正”,很难分清你是我非,大家互相多谦让一下,互相多信任一点,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说起刘国忠、张永凤夫妇心中最浪漫的事情,张婆婆说,就是刘爷爷牵着她的手,同甘共苦走到了今天的“钻石婚”。“宽容、互敬互爱,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懂得让步!”这是“长寿婚姻”的秘诀。除此之外,家中晚辈对二老的孝顺,也是这个家庭美满的重要原因!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这些从艰难岁月中走过来的老人们却将自己的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他们不仅自己生活幸福,而且也给孩子们树立了典范,孩子们个个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同样也有老人的功劳。

2

“婚姻秘诀”:同甘共苦敝帚自珍

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经历了60年风雨的“钻石婚姻”,大都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按照旧时的婚姻习俗,这些钻石婚老人几乎都经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娃娃亲”。在婚礼之上,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见面,先结婚后恋爱,一起书写人生。

师延龄与侯翠芝夫妇,都是退休老教师,两人年龄相同,今年都已81岁高龄,他们于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年喜结连理。他们也是从孩童时代就已“结缘”,按旧时的习俗,早早地由父母包办订了婚,随后一起求学工作,如影随形。60年来,两位老人相互理解、互敬互爱、感情笃深,令周围的朋友与邻居非常羡慕。他们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却做到了终身相守,不离不弃,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同度过每一天。

黄友良和倪美贞夫妇,当年定下的也是一门娃娃亲。在今天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娃娃亲,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定亲的时候,黄友良11岁,倪美贞才9岁,直到8年之后他们才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两个人竟连一次面也没见过,直到婚礼那天才算真正认识了对方,却从此心心相印,一生携手,写下了60年钻石婚姻的传奇。

王书美老人与他的老伴郭素云,今年都是74岁,1949年喜结连理。当年,由于父母包办的婚姻,让年仅14岁的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婚之后,王书美就随军队出征朝鲜战场,而他们一家也从此过上了聚少离多的生活。然而,无论生活如何艰苦,两人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真正做到了终身相守,不离不弃……

婚姻只要用心经营同样也能绽放出最璀璨的花朵。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那个年代的婚姻就好像是天方夜谭,然而也就是这种父母包办、媒人撮合的婚姻,在这些钻石婚老人长达60年的精心经营下,却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婚姻传奇。

3

有趣的话题:啼笑皆非“娃娃亲”

感人一幕

那份真情永不褪色

从新婚到钻石婚,60年的旅途,决不是历史的一瞬。从朝日早晨到晚霞黄昏,从热烈情怀到晚景深沉……大海有多深,爱也会有多深。

在采访离休老干部王涛老人时,我们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老伴赵玉肖是一位不能言语的“植物人”,已经卧床昏迷了5年半的时间,没有言语、没有意识,完全丧失了一切自理能力,只能靠鼻饲管进食,但正是依赖着王涛老人那份深深的爱,她的生命才能得以延续。王涛老人说,老伴虽说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品格高尚,一辈子都为别人着想,从没有享过一天福,现在他能给予的只有这些,希望有一天奇迹能够出现。是啊,人世间除了亲情和爱,还有哪种感情能如此感人肺腑!

采访中,王涛老人回忆起过去泪如泉涌,而我们也同样是泪水盈眶,我们已被眼前这位可爱的八旬老人震撼了。他的旧桌子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整整30本护理笔记,无声地记录着老人最深沉的爱……当这篇报道发出后,不少读者互相传阅着报纸,把它折好细心地保存起来,留作家庭教育的资料。在王涛老人离休前所在的河南省公安厅,一些部门的协理员将当天的报纸复印好分发下去人手一份;更有不少曾经与王涛老人一同工作的老干部,一大早便拿着报纸赶来,向他道一声问候;河南省公安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还专门进行了集中学习;和王涛老人打过交道的理发师、医院护士……也认出了这位可敬的老人,被老人的事迹感动着。

丁继周是我市一位专门从事雕刻和收藏“寿桃”的雕刻家,当年学术界为泰斗季羡林大师庆祝九十大寿,丁继周便用“寿桃”给季老拜寿。后来,他的“寿桃”还成为书画大师范曾、经济学家于光远、著名学者余秋雨等不少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心爱之物。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时,丁继周雕刻出了一个1000多公斤的大寿桃献给全世界的老人,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次,他看到了本报进行的“寻找钻石婚”活动,特地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将他采自云南雪山的一块天然奇石雕刻成一枚冰清玉洁的“中华寿桃”,送给我们的钻石婚老人。

近日,我们再一次来到了王涛老人家里,雕刻家丁继周亲手将这枚象征长寿吉祥的石雕寿桃送到了这位钻石婚老人的手中,一时间老人惊喜不已感慨万端。一枚来自于大自然经过雕刻家鬼斧神工细心雕琢的“寿桃”,极其珍贵而又难得,它不仅代表了《郑州晚报》广大读者对王涛老人的敬重和祝愿,也代表了广大读者对所有钻石婚老人的一份深深祝福,我们愿所有的钻石婚老人都幸福长寿!

爱情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共同的经历,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我们的家庭是可爱、幸福、温暖的。同样,我们也愿意促进家庭成员成长与成功的进程,让他们在这个世界过着有价值的生活。一个幸福成功的家庭会给你带来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同样也会在更大的意义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郑州爱情故事”,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幸福的窗口。

不论你的年龄多大,是否结婚,只要你的爱情故事是典型的,或甜蜜,或苦涩,或辛酸,或浪漫,请把它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本报征集“郑州爱情故事”,欢迎广大读者热情参与!

联系电话:13838146051、13838146042

本报征集

“郑州爱情故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