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4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实战
体育悬疑
健康养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健康养生
傅杰英 著 鹭江出版社

不论是体质养生、饮食养生,还是四季养生,其具体方法最终还是落在对五脏的养护上。本书作者傅杰英教授从起居、饮食、中药、经络等各个方面,详细叙述了五脏的特性、喜恶,并告诉人们如何尽量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使身体健康长寿。

饮食——减酸增甘

一般情况下,春季不需要特别地吃药来帮助升发,只要注意摄取有助于阳气升发的应时蔬菜粮食,避免食用影响妨碍阳气升发的食品就行了。

春季饮食原则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为什么要“减酸”?因为酸性食物,其性收敛,与春季阳气升发之势背道而驰。正常情况下,肝脏在春季自然而然就会更好地疏泄条达,功能相对旺盛。这时要顺势养肝,而不是逆势用酸性来约束肝脏。酸性食物,有食醋、山楂、乌梅等。但是,如果一到春季就出现胸腹灼热、失眠烦躁、血压升高、眼睛发红、耳鸣口苦等,反而要吃些酸性食品,以收敛约束过于亢盛的阳气,这是养肝、柔肝、安抚肝。

为什么要“增甘”?一是春季肝气偏旺,容易削弱脾胃,影响消化,再加上消耗体力的苦夏即将来临,如果脾胃虚弱,凭什么捱过苦夏?二是脾胃在中焦,是阳气升发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升发必然受到影响。甘味食物有:糯米、红枣、桂圆、南瓜、牛肉、猪肚、山药、莲子、麦芽糖、蜂蜜、胡萝卜等。春季宜“温食”但不宜“温补”。

春季还应进食春季时鲜果蔬,以帮助肝气疏泄,阳气升发。因为春季时鲜果蔬多是既可清热又利升发的。对于肝脏来说,利于升发,顺应疏泄条达的药食,就是补肝;酸涩收敛,逆着疏泄条达的药食,就是泻肝。这应该是中医所谓“补泻”的真实含义。春季新鲜果蔬有荠菜、韭菜、香椿头、枸杞苗、豌豆苗、蘑菇、金针菜、荆芥、春笋、春茶、艾蒿、樱桃等。

中国人特别孝顺老人,而最大的“孝”就是“顺”,顺老人之性,让老人高兴就好,不需要什么锦衣华食。养五脏也是这样,顺性顺势就是补益,哪怕是廉价的青菜瓜果;逆性逆势就是损害,哪怕是昂贵的虫草人参。

这里特别推介春蔬四味:

荠菜。荠菜又叫护生草、枕头草、清明草等,是春季最为常见的野菜,“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是春季养肝的佳蔬。荠菜肉丝豆腐羹,荠菜炒冬笋,荠菜肉馅儿馄饨等都很好吃。

苋菜。苋菜有红苋、紫苋、绿苋或者红绿相间之分。其中红苋最好,可以补肝血。上汤红苋菜、苋菜蛋花滚汤等既简单又好吃。高考很辛苦,视力下降、眼睛疲劳者不妨多吃。

茼蒿。茼蒿菜性偏凉,清火化痰,可降低或防止血压升高。少油清炒最为合适。

春笋。春笋性稍偏凉又有升发之性,最宜春季食用。笋配火腿、油焖笋、白煮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春季上火多以头面五官、上焦心肺为主,如牙痛、口苦、口疮、鼻衄、耳鸣头涨、心烦失眠、胸腹灼热、咽喉疼痛等。究其原因:一是北方春季干燥多风,春旱时最易上火;二是冬季富余能量随着肝气升发而上火。可以食用绿茶、菊花茶、莲子心茶、苦丁茶、茅根茶、芦根茶、蜂蜜、雪梨、冰糖、白萝卜等。

春为发陈之际,阳气的升发也带来沉渣泛起,抖搂出老病旧病。比如,基于过敏体质的许多病证、顽固性皮肤病、高血压、慢性胃炎、慢性肝病、精神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要少吃或不吃发物,比如羊肉、狗肉、牛肉、猪头肉、肥肉、鹅肉、贝壳类海鲜、海鱼、虾蟹、葱姜蒜、香椿、香菜、蛋黄、茴香、胡椒、春笋、火腿等。

春季可以有意识地吃些保肝或促进排毒的食品,更好地使人体进入春夏养阳、阳气升发、代谢旺盛的状态,比如保肝的大枣、蜂蜜、胡萝卜、猴头菇、香菇等,促进排毒的春笋、黑木耳、生姜、辣椒、海带、绿豆、洋葱、花菜、西兰花、芹菜等。保肝又促进排毒,无形中就减轻了肝脏的负担。

春季多食寒冷、黏滞、肥甘之品亦会阻碍阳气升发,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药物——安全简单

药物养生要安全简单。肝气升发太过而上火可用决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罗汉果泡茶喝,并适当配些五味子、乌梅、天门冬、麦冬、白芍、桑葚子、当归、生地等。但是要中病即止,热去即停。

如果肝气升发不及而特别乏力疲倦,可以服用逍遥丸配补中益气丸,也可以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制成药膳。

黄芪菊花茶:黄芪20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红枣3枚水煎,放入冰糖少许。每于春季肝气升发无力、疲劳倦怠难以缓解时饮用。

百合莲子银耳汤:莲子6粒、银耳4克、大枣4克、百合4克、糖20克、水200毫升。春旱内热上火时饮用较好。

有的人一到春夏,脸上不得消停,皮肤油腻、毛囊炎、痤疮、无名肿毒轮番上场,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也会加重。可以在春季气温明显回升时,做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并稍微放点血,以减轻随着天气变热,皮肤状况更加恶化的情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