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9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话题:上海最贵住宅每平方米19万
“死后为大”是“为官者讳”的代名词
站在2010年门槛上
不要以为
“周老虎”
真的死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死后为大”是“为官者讳”的代名词

□朱四倍(河南)

从2009年2月起,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选择自杀的10人中,死亡原因不明的尚有3人,剩下7人中有4人确定是“非腐败”原因。(12月30日《广州日报》)

在“官员也是普通人”的“熟悉”语调中,在所谓“死后为大”的传统遮掩下,把公众的知情权当成是过分的要求,甚至是一种“变态的知情权”,在笔者看来,作为知名行政学者的毛寿龙先生可能忘记了,公众对官员的知情权从来就没有完全实现过,单单的“财产申报制度”缺席就能证明。公众对官员的了解不是停留在官方公布的简历上,就是停留在一些口耳相传的猜测话语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公众对官员自杀信息的渴望了解当成是过分要求,恐怕是一种南辕北辙。

所谓“死后为大”的传统,在笔者看来,更是“为官者讳”,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和“国际惯例”——公布真相的遮蔽。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婚恋私情和财产收入、死亡均属于个人隐私,从中反映出的道德品行和能力只关乎其个人形象,但政府官员的婚恋私情与收入状况、死亡却会影响政府形象和社会价值标准,这正与公共利益有关,因此不能视之为隐私而须向社会公开。作为公众人物的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与普通公民相比,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其隐私权的内涵和边界相对要小一些。正因为如此,官员自杀的真相应让公众知底。

官员一旦出事,对官员的道德怀疑几乎成为公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背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