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小的葫芦丝,再到一个简简单单的竹笛,王若颖吹奏着动听的乐曲一路成长。如今,竹笛为她展开了一个缤纷的舞台,让她伴随一路悠扬的笛声,进入了郑州市回民中学的民乐团,成了一名小小的竹笛演奏员,从此梦想也在笛声中不断延伸——
晚报记者 崔迎/文
马健/图
栏目信箱:
zzwbzj@126.com
姓名:王若颖 年龄:12岁
学校:郑州市回民中学初一年级
特长:葫芦丝9级、竹笛8级
梦想:考入理想的艺术院校
阳光档案
一个葫芦丝、几支长长短短的竹笛,是王若颖的随身之宝。站在同学中间,王若颖毫不起眼,但不多言多语的她身上却有着一股韧劲儿——从小学开始,她便马不停蹄地征战赛场,用努力刷新自己的纪录,在角逐中磨炼自己。
从2006年开始,她频繁参赛,屡有斩获。2006年度,她参加了河南省民族乐器音乐交流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第42期“桃李芬芳”青少年观摩音乐会,获河南省民族乐器音乐交流会“优秀表演奖”;2007年度,在2007全国艺术新人声乐器乐舞蹈展示活动河南选拔赛中荣获葫芦丝项目特等金奖;在2007全国北京葫芦丝邀请赛中,她荣获金奖;2008年度,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器乐大赛河南选拔赛中,她又摘得了金奖;去年,她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民族乐器音乐交流会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第112期“桃李芬芳”音乐会……她一步一个脚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路成长。
小小的葫芦丝与竹笛,给她的生活抹上了一缕阳光,去年她走进了郑州市回民中学的民乐团当上了一名小演奏员,离音乐的梦想又跨近了一步……
从葫芦丝里飘出来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竹笛声声清朗明亮,如鸟儿在明媚的春光里展翅回旋,更是一种让人陶醉的天籁之音,两者有着不少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刚开始接触葫芦丝时,上小学一年级的王若颖手小得连葫芦丝的几个演奏孔都不能完全按过来,老师特意为王若颖定制了一个较小型号的葫芦丝。开始学习葫芦丝时,王若颖身体瘦弱,吹奏时常运气不足,她在家经常几十遍地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葫芦丝吹奏的运气技巧。老师常常教导王若颖,学习葫芦丝入门并不难,但是要吹好它,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只要努力与坚持,总会收获一份欣喜。几年下来,王若颖已经将葫芦丝吹奏得像模像样了,并一口气考过了最高级别9级。为此,她也吃了不少苦,比如要吹奏好《金色的孔雀》,她就必须学会一口气吹出很多个“吐音”来,这些小小的音符也在考验着演奏者的肺活量和运气技巧。王若颖为学会循环换气,苦学了3个月才得以过关。为将《金色的孔雀》演奏好,她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苦练,最终才顺利地拿下这个有一定难度的曲目。
尽管有吹奏葫芦丝的功底,但从葫芦丝到竹笛之间的转换,王若颖还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她的竹笛演奏已经通过了8级,并能熟练地吹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春到湘江》等经典曲目。
勇敢地走到舞台之上,抓住各种机会尽力去展现自己,文静的王若颖在父母的帮助下一发而不可收,频频参加各种大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赛更是一种磨炼,在她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印迹。
王若颖在小学时,是学校合唱队队员,并代表学校参加了金水区举办的合唱比赛。进入郑州回民中学后,在学校、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在每周音乐才艺展示比赛中,她不但吹奏了竹笛,还和同学一起说相声,相继被评为周冠军、季冠军,成了班上公认的好学生。同时,她还是郑州回中民乐团的竹笛演奏员,时常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到乐团里刻苦排练,和同学们一起合奏《庆典序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掀起你的盖头来》……
平时,当王若颖完成作业之后,总会摸出竹笛,吹上一曲。悠扬的笛声会把忧愁和烦恼吹散在山林之中、原野之上,让人全身心地回归自然,回归自己精神的家园,尽情享受其中的情趣。几年间,她就是这样一直和这些乐器形影不离,早已将它们当做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此,她也曾为自己设计过各种各样的未来梦想,其中考入理想的艺术院校,则是她当下最梦寐以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