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就怕贪官有“崇高的理想”
减少碳排放,发展中小城市是必由之路
官腔雷人:“路滑绕着走”
门卫卡住了
多少民意?
话题:新书网售不得低于八五折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减少碳排放,发展中小城市是必由之路

□张为易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气候谈判,哥本哈根峰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围绕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与义务的争论中,一种全新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识已经凝聚。

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如何落实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为此,不少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完善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加快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等。但笔者认为,要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彻底改变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做法,走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道路。

走大城市发展道路似乎是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但人们在享受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繁华的同时,却忽略了大城市、特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在中国,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对减少碳排放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把重点放在加强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上,符合中国国情。加强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降低从农村到城市的交通压力,这一点,对于减少碳排放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还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费。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可以更为有效和方便地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开展环境保护等,倡导居民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时,尽量减少使用高能耗的产品。

其次,加强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加大绿色建筑的利用,在低碳营造方面也有好处。在建设选材方面,一是采用本地材料,二是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三是使用快速再生材料。

第三,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纵然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国际竞争力,但因为大城市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城市建设“高碳模式”,人们还是应该控制它的发展,所以,在宏观布局方面,要加强对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卫星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具体到每一个城市,则应科学界定城市发展边界,对于诸如清洁能源使用、集中供热、人工实地保护等能源和土地的综合利用都需要进行详尽的规划。

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可持续发展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平等”,就要走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道路,这是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迫切进程的内在需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