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6岁的李理生前曾表示想要捐献器官,9日凌晨因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抢救无效去世,虽然发病太急没有留下一句话,但64岁的李瑞钦夫妻俩为完成儿子的遗愿,决定将角膜捐献出来。他们说:“儿子生前就经常帮助人,这次不但圆了他的心愿,也可以让他的眼角膜看着孙子成长。”李理9岁的儿子也夸他:“爸爸真伟大。”目前,李理的眼角膜已经找到了两个新主人。晚报记者 张璇 “捐献角膜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最后的贡献” 昨日上午,64岁的李瑞钦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身子埋进沙发里。他的眼睛通红,瘦削的脸上尽管还挂着笑容,可掩饰不住悲伤。他刚刚送别了36岁的儿子李理。 “都说他是个帅小伙。”李瑞钦翻开一本相册,上面记录了李理生活的点点滴滴。照片上的李理高大帅气,1.83米的个头配上军装更显得威武挺拔。“儿子很懂事,就是去得太早了。”老人缓缓地说,他年轻时也当过兵,和李理不仅是父子,更是同志和战友。 “捐献角膜是他的心愿,也算是他最后作的贡献。”李瑞钦说,李理这两年来身体不大好,一直没上班在做疗养。2009年7月,他陪儿子疗养时,有一次和儿子聊天,“他说如果自己出现不测就捐献器官”。李瑞钦知道儿子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听到儿子这句话并不吃惊,内心也非常高兴。只是没想到一语成谶。 “他的眼角膜留在世上,我们觉得儿子还在身边” “他这个病来得太急了,也怪当时太大意。”李理62岁的母亲魏雪英哽咽着说,李理很孝顺,原本说好了1月8日要去保险公司上班,可元旦前李理就觉得右腿不舒服,但仍然一大早用一条腿支撑着起来给父母亲做早饭,经过几天的敷药和理疗,李理越来越难受,背部也开始疼了。 到了4日下午,李理开始呕吐,血压也急速下降。魏雪英马上打了120,将李理送到省人民医院抢救。到了5日下午,李理就几乎停止了呼吸。“病太重了,一直在恶化,一点时间都不给。”想起当时抢救的情景,魏雪英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我连续几天晚上都睡不着,一直在想这个事。”李瑞钦说,眼看儿子一天天衰弱下去,他想起儿子提过要捐献器官的事,辗转反侧了几天,7日晚上,他终于向老伴儿开了口。 李瑞钦说,他和老伴儿都在医疗系统工作,以儿子目前的情况很有可能随时遭遇不测,而且儿子几乎不能说话,所以他决定完成儿子的心愿。“把他的眼角膜留在世上,可以帮助别人,我们觉得儿子还在身边。” 决定之后,8日早上,夫妻俩就联系了河南省眼库。9日凌晨5时许,李理因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停止了呼吸。 “他走得时候像睡着一样,要是知道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肯定不会觉得遗憾。”李瑞钦的老战友沙福国说,他把李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李瑞钦父子俩的决定让他非常敬佩。 “爸爸捐了眼角膜就能看到我成长了” 刚参加完葬礼回来,9岁的齐齐一直在哭,可说起父亲,齐齐的眼睛立刻闪亮了起来,带着崇敬的眼神说:“我爸爸真的很伟大。” 李理离异后和儿子齐齐相依为命,在齐齐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乐于助人的。2009年5月,李理带儿子去看病,父子俩走到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附近时,李理看到路上出了一起车祸,三车相撞,有两辆车的司机都受伤动不了,他顾不上管儿子,马上冲到马路上把司机扶出来,并打了120。齐齐说:“爸爸捐了眼角膜就能看到我成长了。” 他的眼角膜已经捐给了两个患者 “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非常感动。”河南省眼库的杜晓峰说,每年有300多万人需要眼角膜,可捐献的人不多,所以缺口很大,当得知李理的情况后,他们都觉得非常感动。 “李理捐献的角膜已经给了两个患者。”杜晓峰说,经过评估,发现李理角膜的质量很好,而且眼角膜大的话可以给4个患者,目前已经为两个患者做了手术。杜晓峰表示,他们将尽最大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