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瞩目郑西高铁开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坐高铁
去看“天鹅之城”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坐高铁
去看“天鹅之城”
黄河湿地:和天鹅共舞天井窑院:洋溢黄土风情

坐高铁

去看“天鹅之城”

扼守着豫西门户的三门峡,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上古时代逐水草而居的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大禹治水,两斧劈开人、鬼、神三门,三门峡因而得名。西周的姬姓皇族在此建立崇勇尚武的虢国……上世纪60年代,这里耸立起了宏伟壮观的三门峡黄河大坝,滔滔浊流被就此截断,实现了“黄河水清”的千古梦想。郑西高铁的开通,极速时代的到来,又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郑州移动·郑州晚报踏访郑西高铁”的第四站,我们来到了三门峡。晚报特派记者 邢进 孙娟/文 王银廷/图

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的天鹅。

【记者探营】

三门峡新客站探访高铁检票系统

三门峡市区以南,一个崭新的客运站正在加班加点突击建设。建设中的三门峡新客站高三层,建筑正面的左侧,顶檐、底部和中间连接部分形成一个巨大的“S”,这是三门峡市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右侧,建筑的外立面部分则设计成一个酷似“乙”字的大回环,这既象征着黄河的大拐弯,又像天鹅的脖颈,而三门峡别名“天鹅城”。

走进车站大厅,各部分都已基本完工。电子屏幕上,已经打出了郑西高铁的部分车次表。售票大厅内,共设置了27个窗口。在这里,我们意外地看到刚刚运到的检票设备。这种检票设备和地铁的检票设备一样,旅客将车票放进检票的插卡口,检票后,车票从距离不远的另一个口弹出,然后前方的玻璃挡板自动打开,容旅客通过。

三门峡市还修建了连接新客站与主城区的迎宾大道和大岭桥,于2009年10月13日正式通车。

三门峡大坝:造就“清水黄河”

三门峡大坝位于三门峡市区东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雄伟壮观。大坝的建成,造就了清水黄河、天鹅吸水等自然景观。著名的“中流砥柱”,是大坝下的一座小岛,无论黄河水涨到多高,也不能将这座小石岛全部淹没,人们说,它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湿地:和天鹅共舞

每年冬季,在三门峡的黄河湿地上,都栖息着大批由西伯利亚来此过冬的天鹅。圣洁美丽的天鹅,早已成了三门峡的象征,三门峡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

记者昨日在黄河湿地边看到,密密麻麻的白天鹅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观赏台上早早挤满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从一旁停放的车辆牌照和游客口音可以发现,来自三门峡、洛阳、郑州的人占大多数。一位连续3年在此拍摄白天鹅的三门峡摄影家告诉记者,这里生态湿地保护得很好,“天鹅和人几乎零距离接触,这是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的现象!”

天井窑院:洋溢黄土风情

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陕县对该县庙上村的天井窑院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建成了豫西民俗博物馆和天井窑院旅游度假村。在窑院里逛了一大圈,玩累了,还可以品尝天井窑院的特色饮食“八大碗”与“十大碗”。

虢国博物馆:珍藏国宝重器

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走进虢国博物馆,仿佛梦回上古。最早的太阳能取火装置阳燧令人惊叹不已;惟妙惟肖的仿生玉器,几乎囊括了所有北温带常见的动物物种;14件青玉片做成的缀玉面罩,则是后来汉代流行的金缕玉衣的雏形;号称“中华第一剑”的玉柄铜芯铁剑更是将中国人工冶铁历史向前提了近200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