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郑州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战友找到了!两位老人视频见面
中原路大学路口
由东向南可左转
晒晒我的家庭作业
昨天傍晚最大风力8级
大风扯下
巨幅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去年记者节,一位85岁老人托本报寻找63年前的战友布加里
老战友找到了!两位老人视频见面
很遗憾布加里老人没有记起崔书印老人,但他们都很高兴
刚看到布加里出现在视频中,崔大爷赶紧打招呼。
90岁高龄的布加里在视频中显得十分开心。

去年11月记者节期间,本报发起了为民办实事的征集,85岁的崔书印老人托晚报帮忙寻找他63年前的一位老战友,布加里。11日,记者接到一条短信,布加里老人终于找到了,为了早日帮老人圆梦,昨日两位老人在晚报通过视频见面了。遗憾的是,90岁高龄的布加里老人已记不清崔书印老人,但是崔书印老人并不遗憾,毕竟圆了多年的心愿。 晚报记者 李丽君/文 常亮/图

先来回顾那篇寻人报道

2009年11月4日,家住纬五路省卫生厅家属院的崔老先生拨打晚报热线求助,想通过本报帮他寻找一位他1946年的女战友布加里。

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临沂,他们是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改编的一个临时排,布加里,开封人,演过电影《南征北战》”,第二天,晚报刊发寻人报道后许多热心市民和晚报一起开始了帮老人圆梦的行动。寻找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没有结果。

记者接到短信:布加里老人在北京

终于,11日上午9时17分,记者接到一条短信询问布加里老人找到没,短信是布加里老人的侄子布季方发来的,原来他上网查询家族姓氏,结果百度出现了晚报寻找布加里老人的报道。

“我姑姑90岁了,身体很好。”布季方告诉记者,布加里老人一直生活在北京,现在在女儿家住,儿孙满堂,“今年过年我们正打算给姑姑庆祝九十大寿呢。”

这位老人是崔书印老人要寻找的布加里吗?记者拨通了老人女儿王红家的电话,老人说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不快不慢,咬字清楚,一点听不出来是90岁老人。

为了确认这位老人是否是我们要找的布加里,记者先通过电话介绍了崔老先生的情况。“我不认识他。”

于是记者提议让两位老人能够直接沟通,这样找对找错很容易就辨清了。

但问题是,崔老先生因耳朵在战场上受过伤,接听电话很困难。王红告诉记者,妈妈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是眼睛不好。一位听不清,一位看不清,这可怎么办呢?最后记者建议采用视频聊天的办法,这样一边能听清,一边能看清。

崔老先生到晚报视频认战友

昨日上午9时40分,崔书印老人提前20分钟来到晚报。

10时,老人和记者都等在电脑旁边,视频刚接通,就看到视频对话框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用手修整鬓角。“就是她,布加里,比以前老了。”崔老先生看到画面里的布加里老人激动起来,并开始询问布加里老人,是否还认识他,并讲述当年的事情帮助布加里老人回忆。

两位老人一边看着视频,一边通着电话,回忆当年的事情。但由于时间太久远了,许多事情两位老人都记不清楚了。但是1946年都在山东临沂没有错,当年的夏天布加里老人生孩子也没有错,后来布加里老人在“文革”时单位统一派到了河南信阳明港也都吻合。

由于布加里老人颈椎不太好,视频进行20多分钟后结束。

布加里老人:非常感谢崔老先生记得我

最后,布加里老人说:“虽然没有想起来,记忆模糊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曾经是一个军区的战友,都一起经历过战火的考验,非常感谢崔老先生能够记得我,祝崔老先生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崔老先生:梦圆了,没有遗憾了

虽然布加里老人没有想起崔老先生,崔老先生并没有失望:“能见一面就可高兴,梦圆了没有遗憾了,我一直记忆的都是她年轻时候的样子,瘦瘦的,很漂亮,现在已经是老大姐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