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瞩目郑西高铁开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中平原,河南人留下的历史痕迹
重庆老乡在郑州建高铁
我交了不少好朋友
家在郑西之路上
你讲故事我送票
渭南北站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关中平原,河南人留下的历史痕迹

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有一项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这条名为郑国渠的大型灌溉工程,造就了关中平原的千里沃野,为日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并在此后的千百年间继续造福关中百姓。历史的风尘层层堆叠,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晓,这条灌溉渠是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

昨日晚报特派组在西安市及其周边,寻找河南人留下的种种历史痕迹。晚报特派记者 邢进 孙娟/文 王银廷/图

在郑国渠遗址上修建的泾惠渠仍在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

记者赴泾阳县实地踏访郑国渠遗迹

战国末年,韩惠王派韩国著名水利工程师郑国为间谍游说秦王嬴政在泾水和洛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原本是一条“疲秦”之计,谁料耗时10年修建成功的郑国渠把关中平原变为富庶的天下粮仓,反成了兴秦之本。

1月13日,晚报特别报道组来到了咸阳市泾阳县郑国渠渠首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郑国渠的踪影已经掩埋在荒烟蔓草间,无迹可寻。唯有在泾河两侧的石岗上,还隐约可见由砾石、黄土混筑而成的坝体,以及当时修筑坝体时留下的凿孔痕迹。清澈的泾河穿山而过,向宽广的关中平原奔流。泾河两岸,遍布着肥沃的农田和果园。发源自陕西北部群山的泾河,有多条泉水汇流,在泾阳县郑国渠遗址附近,水温高达20多摄氏度,水面蒸腾着袅袅的热气。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有一条街被称作“洛宁街”

在西安,有一条叫竹笆市的小街。它是一条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十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买卖竹器最具规模,故名竹笆市。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却与河南人有着极深的渊源。在陕西的河南人中,它甚至被称作“洛宁街”。这是一条河南洛宁人集中居住和做生意的小街,只要是做竹器买卖的,十有八九都是洛宁人。

洛宁人在这条街谋生究竟源自何时,已不可考。在此站稳脚跟的洛宁人,再一个个将亲戚或同乡带到此处落脚,一年年过去,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据说,在这条街上,只要是做竹器生意的,就一定是洛宁人。

35岁的陈建波十几岁时就离开洛宁老家到西安谋生,近20年过去,他早已在此娶妻生子,连说话都带上了西安口音。不变的是,他谋生的手段仍然主要是经营竹器。这条街上销售的竹器,都由洛宁生产。陈建波说,他们进货时,竹器早上由洛宁装车,下午两三点钟就可以运抵西安。一个竹编的簸箩,售价16元,由洛宁进货过来的成本在12~13元。

早先,洛宁人只做竹器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经营规模也逐渐扩大了。陈建波说,现在洛宁人已经从卖竹器发展到卖家具了。“你看我这店里,什么都有,竹器只是一小部分了,捎带着卖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