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3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苦瓜最是人生味
我和一条黑狗打赌
穿过黑发你的手
戏有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苦瓜最是人生味

老家两层小楼下逼仄的小院里,几株苦瓜藤在墙壁旁侧的架子上形成了一个凉棚,几十枚绿的、黄的、红的苦瓜如灯笼般垂将下来,很是养眼。

母亲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苦瓜是用来食疗的。她做苦瓜的方法极为简单:先切片,放盐渍出苦水后用水漂清,最后施以油盐佐料。苦瓜因苦得名,却从不把苦味传给与之共炒的其他食物。夹一片入口,爽而不腻,清香弥久不散,其苦尽甘来的况味和渐入佳境之感,让人顿悟人生要义。

关于苦瓜,有个寓意颇深的故事: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枚苦瓜,让弟子们每经一条圣河都将它浸泡一次,然后把它带进圣殿供养朝拜。回来以后,师父把苦瓜煮熟,吃了一口,说:“怪哉!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竟然没有变甜。”弟子中有好几位立刻开悟。在佛家看来,人生的本质就是苦的,勇敢地正视人生之苦方为超脱之道。

然世上之人想品鉴苦瓜中所蕴含的大道,往往又难以企及。清初石涛,原为明朝靖江王之后,自小托身沙门,谓“苦瓜和尚”,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风轰动当时画坛。此公餐餐不离苦瓜,甚至把苦瓜供在案头朝拜,但他却并未真正袭承苦瓜之精义,后两度“飘叶下扬州”恭迎康熙,想混个官帽戴戴。然在京都权贵眼里,他,仍不过是一名会画画的和尚。结果还是在贫病交迫中寂然辞世,真真是枉用苦瓜做法号了。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命运多舛,对苦味体验可谓至深,他被贬到黄州后,友人送东坡之地给他,他拿来广种苦瓜,终得悟。一次他到夜市喝酒,不慎撞到一个浑身刺青的壮汉,那厮一个背摔将他放倒在地,骂道:“什么鸟东西,敢碰我!你不知道大爷我是谁吗?”倒在地上的苏轼,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道:“自喜渐不为人知”。他还有一首词比较流传:“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此时的苏轼,已不是原先那个心高气傲之人,他的生命开始有了一种包容,开始回归自我,骨子里拥有了淡定和自如。“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得意时,他可以筑一条苏堤;人生失意时,他可以淡然拢田种地。

“吃苦”利于治病,更利于“补心”。 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多品品这藤枝上的苦瓜,让它清苦的气息深入我们的肺腑,洗涤我们的心灵,帮我们炼就一颗真正的平常心,不因职场沉浮而妄自菲薄,不因庸常情事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而怨天尤人,永远以一份平静面对得失进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