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维和英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你泪流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员写给遇难队长赵化宇的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时间:昨日11时 地点:百泉宾馆 讲述人:侯海涛
为你泪流
好友感叹他的一身正气

老师回忆赵化宇的优秀

勤奋好学 为人正直

“赵化宇人不但聪明,那股钻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太让人佩服了。” “有一次我问赵化宇‘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个肥差,有没有人给你送礼?’赵化宇回答:‘当然有,但我绝对不会收的。如果你收了他们的礼,你就会被别人控制,就无法胆强气壮地为国家争取利益了。这样下去,最终也会栽跟头的’。”

昨日,母校辉县一中为赵化宇举行追悼会。

理科出身考上文科研究生

上午11时许,我们在浓雾中赶到辉县市百泉宾馆,经过途中的联系,赵化宇的生前好友、在辉县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侯海涛已经在这里等着我们。

“我们走得比较近,知道他的事儿后我哭了好长时间。” 侯海涛,在高中时比赵化宇高一届,一次在老乡聚会时偶然认识,此后两人成为至交,每次相见都聊到半夜。

“去年夏天,我和妻子到北京去。化宇告诉我,他可能会在下半年参加联合国的一个维和行动。初秋的时候,化宇全家回到辉县。化宇走的时候说,他很快要到海地去执行维和任务去。没想到真成了永别!”

侯海涛说,他们聊天的话题都是人生和事业,从来不聊一些无用和无聊的话题。

赵化宇在重庆大学获得了双学士学位,主修的是机械专业。当侯海涛得知赵化宇想考的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时,就劝他还是算了吧,大学学的是理科专业,考文科研究生不现实。但赵化宇说,他有信心考上,侯海涛也不便于再说什么。

出乎侯海涛意料之外的是,赵化宇还真的考上了。“赵化宇人不但聪明,那股钻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太让人佩服了。”

“不敢收礼,怕被别人控制”

在赵化宇担任公安部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时,许多人都对他说这是个肥差,可趁机多捞点。

作为挚友,侯海涛也和赵化宇谈起过这个话题,当时赵化宇刚刚接任这个职位,他对侯海涛说,他现在压力很大,感觉身上的担子太重了,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如果你对某个领域不懂的话,商家就有可能蒙你,这样国家就会多掏很多钱。

侯海涛问赵化宇:“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个肥差,有没有人给你送礼?”

“当然有,但我绝对不会收的。”赵化宇说,“如果你收了他们的礼,你就会被别人控制,就无法胆强气壮地为国家争取利益了。这样下去,最终也会栽跟头的。”

赵化宇说,有一次,在设备合同谈判时,一家很有背景的公司自以为胜券在握,口出狂言:“尾数8000块就不要再砍了,我请你们花8000块好好吃一顿。”赵化宇当场表态:“没有必要!我吃一碗面热热乎乎、舒舒服服,才6块钱,心安理得,踏踏实实!”那次谈判赵化宇为国家节约了近25万元。 “他的一个妹妹在当保安,我劝他找找关系帮换个工作,他说不想求人,因为人情都是要还的。”

祭化宇

作词:侯海涛化宇海地突遇难,

四海一家同祭悲。

逝者已去英灵在,

山河呜咽日月殇。

长风萧瑟奏悲音,

太行卫水待君归。

天地幽怨英年逝,

音容犹在情长存。

昨日下午5时,我们结束在赵化宇家乡的采访踏上归程,在似乎更浓的雾气中,赵化宇的形象在讨论中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希望把我们这次采访行程中接触到的赵化宇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呈现给读者。我们看到一个现代青年的成长、奋斗和奉献历程,他是中原的好儿郎。 晚报记者 张新彬 张锡磊 /文 王银廷/图

时间:昨日15时 地点:辉县市一中 讲述人:李帮栓

“好学生,好学生……”

昨日下午2时30分,辉县市一中近5000师生井然有序地进入操场列队,赵化宇的遗像开始悬挂,刚从山上摘回来的柏枝已经装点在四周,两边挂的对联是“辉县儿郎献身异邦浩气贯玉宇,一中学子魂归母校英名传后人”。

下午3时,赵化宇悼念仪式准时开始。“好学生,好学生……”面对众媒体的采访,辉县市一中原校长李帮栓老先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两行浊泪已经从眼角流出。当记者问他是不是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时,他说,“现在这份骄傲比不上我的痛苦”。

虽然已经时隔20年,但老校长依然记得赵化宇考大学的分数:“511分。化宇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好,轻松被重庆大学录取。化宇的品德也很优秀,同学连值日都喜欢跟他分到一个组。他在班里的威信也比较高,他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消息传到辉县后,他的同学都很悲痛,已经有近30个同学赶到了北京,准备在那里见他最后一面。”

而赵化宇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秦桂芬老师仍然保留着20年前的笔记本,那上面记着赵化宇入学时填写的理想——法官。

“他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精瘦,父母领着来学校报到。”老师回忆说,“现在化宇高大帅气,有一米八的个儿,但他来报名时,个子却特别的瘦小,皮肤还有些粗黑,但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因为他的眼睛特别有神。” “化宇从小就很有抱负。”秦桂芬翻开那本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刚入高中不久,我就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班会,班会的内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然后我把孩子的理想就记录到了本子上,赵化宇当时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法官。”

时间:昨日16时 地点:辉县市北云门镇南姚固村 讲述人:葛长海

家境虽苦 很有抱负

“化宇没有背景,但有抱负。大学毕业分到新乡化纤厂的那段时间他并不满意,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还通过30多封信,但遗憾的是现在信都没有保留下来。后来他通过考研又为自己争取来了机会,分到了公安部。”

上学期间几乎没有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

对于秦桂芬来说,赵化宇父母给她送白菜的事情再也无法从她的记忆里抹去了。大约是高二那年,赵化宇的父母看着儿子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就想感谢感谢秦桂芬老师,但家里实在没钱,就从自家地里挖了几棵大白菜送了来,看着赵化宇父母期盼的眼神,当时让秦桂芬无所适从,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穷苦的人露出笑容”

在南姚固村采访期间,村里人说,化宇家经济条件虽然不好,但无论是他的父母还是他,对乡亲帮助都很慷慨。现年62岁的姜延娥对记者说:“我听到化宇去世的消息后,腿都软了,因为我和化宇的父母关系很好。”

记者在赵化宇家翻看他重庆大学毕业纪念册时,还看到他在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穷苦的人露出笑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