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语“傍”成语
说的都是硬“道”理
□晚报记者 董占卿 实习生 李凤玲/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标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交通标语,更可谓是“一路伴驰骋”。本市二环桐柏路、农业路等路段人多车挤异常繁忙,兼有新式快速公交“风驰电掣”,除了老的交通标语兢兢业业提醒路人之外,新的交通标语应运而生,借用成语,字大色艳,高悬于大道上空。晚报网友说,刚开始看了也没觉得有啥,可是后来越看越觉得有味儿,甚至是震撼。
桐柏路上新设置的警示牌
标语高悬 直往眼里钻
昨日,晚报网友“没啥大不了的”在QQ中说,大家注意到没有,桐柏路、农业路上的标语又大又高又惹眼,而且是套用成语,说雷人吧,也不算雷。这些标语很早就挂起来了,刚开始我看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啥。因为天天从桐柏路上路过,与这些标语就“熟络”起来了。现在读起来别有味道。比如说“一失脚成千古恨”,明显是套用“一失足成千古恨”。有时我就想,哪一天我若是不小心脚踏在斑马线外面而被车撞了啥的,那还真是“千古恨”了。
“没啥大不了的”的话引起网友共鸣。一名网友说,“失脚”犹“可恨”,“失道”了还会丢面子。人家标语说得很明白,“乱窜马路,失道无助”。呵呵,这里的“道”是实指道路哈。这条标语很耐咀嚼。你若不想做个“失道”“无道”之人,就不要乱窜马路!受教啊!震撼哪!
成语套用 很好很强大
网友“村官”:失足变失脚,一字之改,通俗到极致,就算你再没文化也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来只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现在“乱窜马路”就“失道”,对大家的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佩服啊!
网友“文明城市俺喜欢”:应该向发明者致敬,在鼓励他借用活用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成语的力量时,同时希望他创造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安全、贴近市民”的标语。我们以后要做到“上街莫失脚,做人不失道”。
网友“教书育人”:我是一名中学老师,从语言文字的严肃性来说,我认为乱改成语稍显不合适。
网友“明天”:改成语值得商榷,标语本身也有点夸张,不过安全事大,大伙应还是能理解、接受的。不过,这些标语都是劝诫行路人的,应再推出一些针对机动车辆的标语。
警方:打造亲民、幽默新标语
昨日下午,就网友提到的新标语一事,记者咨询了交警二大队,据民警陈涛说,这些标语都是从市民当中征集的,一改以前古板说教型标语,成亲民型、幽默型新标语,目的是让司机看到标语后印象更深、更好地遵守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