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艳阳高照,暖风轻吹,郑州街头飘散的粥香悄悄告诉我们:今天是个好日子——腊八节。
在这个庆祝丰收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日子里,河南中原国际旅游集团揭牌仪式也悄然举行。没有锣鼓齐鸣,没有礼炮动天,有的只是相关领导和业内同行的其乐融融。对河南中原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术湘的专访,也终因沾了集团揭牌这一喜事的光,而未被一向低调的他拒绝。 晚报记者 刘书芝
五次改制
改出一个六要素齐全的民营化集团公司
在谢术湘看来,今天,不论是国际旅游业的强大阵容,还是国内业界领先团队的发展态势,都向我省旅游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生存的艰辛和竞争的残酷,需要河南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综合竞争力。
其实,成立于1989年的河南中原国际集团旅游公司,1995年就在谢术湘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股份制改造,从计划经济的襁褓一下冲进了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但这次改制在谢术湘看来,“小打小闹,70%是国有,30%是民营”。1997年、2001年又进行了两次扩股改造,提高了职工的持股比,“刚好掉了个个儿,70%私人持有,30%为国有”。改制强化了职工的企业主人意识,不仅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企业也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的精神,让中原国旅有了第四次改制的机会。改制后的中原国旅,国有资产全部退出,职工以工龄置换方式持有股份,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被前所未有地激活。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原国旅开始在开封、南阳、平顶山、漯河、焦作、安阳、周口、济源、濮阳、洛阳等省辖市设立分社。
2009年,河南旅游需要有实力、有能力的旅行社企业做强做大。中原国旅再次改革,顺应企业发展规律组建了旅游集团,成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的民营化集团公司,这也才有了今天的揭牌仪式。
六大要素
拓展产业链培育旅行社企业竞争优势
谢术湘说,“未来旅行社行业的竞争将不是旅行社之间点对点的竞争,而是各个旅行社所掌控的旅游价值链之间线与线的竞争”。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谢术湘就领着他的团队,发挥一头连着境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着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的优势,在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打造和丰富自己。1995年,在郑州市最繁华的金水路东段,开办郑州第一家湘菜馆,把湘菜引入河南; 1996年,成立河南兴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再一次拓宽经营渠道;1997年,成立河南丰源展览有限公司,把经营触角伸向会展服务业;1998年,兴建中原国旅第一家宾馆——兴源宾馆;2005年,参股河南巴士旅游汽车有限公司,完善旅游中“行”这一要素,同在这一年,在郑汴洛黄金旅游线附近,又投资兴建富有河南特色、合乎旅游行程安排的旅游购物商场——河南省锦绣中原旅游品贸易有限公司。2009年初,在中牟雁鸣湖生态旅游区,开始兴建河南月亮湾温泉度假酒店。
至此,中原国旅已经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员工六七人、亏损严重的小旅行社,发展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吃、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一应俱全,经营着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业务,承办着国内外会展业务,公务、商务代理代办业务,兼做旅游宾馆、旅游餐饮、旅游汽车、旅游商品等相关业务,净资产居全省旅行社企业之首的旅游集团。
采访结束,谢术湘语重心长地说:“旅游这个活儿,事儿不大,责任很大;赚钱不多,麻烦挺多。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干一行爱一行。我相信一个企业只要有一伙人在一起齐心协力干,铁树也能开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