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清
记者在浙江省“两会”签到现场看到一样有趣的东西——像光碟大的小纸盒子,薄薄的,封面上是蓝天白云绿树下一辆彩色大风车,看上去格外清馨。原来是大会为响应“低碳”主题、减少使用纸巾而专门配备的手帕。(1月25日《今日早报》)
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一时变为热词,不光频繁为媒体所提及,更成了政府官员积极倡导、基层百姓全面响应的生活方式。作为体现百姓意志的“两会”,各地纷纷将“低碳”选作主题,自在情理之中。
手帕替代纸巾,一个小小的变动却让“低碳”主题彰显无遗。“低碳”不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就蕴藏于生活的点滴之中。科学显示:越环保、越节约、越低耗,才越“低碳”。譬如:选开小排量汽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少用空调电灯、及时关停电器等等。这些举手之劳,哪一点我们不能做到?
可是,同样为响应“低碳”,有些地方的做法就让人“眼红”。比如某地为了节约纸张,给每位政协委员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U盘。为了响应“低碳”,居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这显然是对“低碳”内涵的错误解读,是十足的“伪低碳”。
体现百姓意志、反映群众心声的“两会”向来被民众看中,其一言一行都有风向标意义,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生活。特别在“低碳”概念还不为基层熟知的当下,“两会”少用纸巾,多用手帕,就是一种最好示范。
“低碳”并非深奥课题,非但不妨碍个人生活,无需花费高昂成本,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要“低碳”,更要“低廉”,这才是科学、务实的“低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