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引起了很大的关注,那么张艺谋的印象到底给大家留下了一些什么呢?到底是“好印象”还是“坏印象”呢?一方面,“印象”系列呈如火如荼蔓延之势时,一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批评声音。《印象·刘三姐》由于夜晚演出时有巨型灯柱打向作为背景的山体,被指可能扰乱植物正常生长。而《印象·西湖》的演出,更是因为要在湖底浇筑水泥,并且施工时将大量土方推向湖中,被指将影响西湖水质。
张艺谋在快速掠夺品牌价值
在百度的西湖吧,就有网友对《印象·西湖》大为不满。“张艺谋越来越让人讨厌。那张朴实的脸成了商业和钱的代名词。灯光、喷雾、人海战术,花样越来越多,内涵却越来越少。”《印象·海南岛》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后,张艺谋团队打造的第四个“印象”系列作品。这个张艺谋宣称“目前自己最喜欢的、能打90分的”作品,自2009年4月推出之后却在市场遇冷。虽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存在着金融危机、旅游淡季以及“甲流”等因素的影响,但也有人尖刻地指出:“张艺谋已经到了快速掠夺品牌价值的阶段,他的‘印象’在不断复制,但创造力尚嫌不足,以至于《印象·海南岛》更像是世界游泳锦标赛的翻版。”虽然以上只是少部分的观点,但质疑声从未平息过。
风险基金入股,公司化运作
早在2006年,风险投资巨头IDG已经悄然入股了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其后SIG也成为北京印象公司的股东。在确立了每个“印象”投资后,北京印象公司会和几个合作方再成立一个当地企业,比如《印象·海南岛》的出品公司是“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后者负责该项目的运营。
尽管如此,《印象》作为一个产品,“张艺谋”3个字依然是核心竞争力。“大家至少都承认一点,首先《印象》系列是张艺谋的作品,接着才会提‘印象铁三角’,最后才会想到作品本身,现在格局就是这样。”最初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仅受邀为《印象》作策划,报酬就是导演费。如今导演费不再属于个人,而是公司收入的一部分。
除了阳朔项目,《印象》系列已经开演的还有丽江、海南岛、西湖,即将上演的是武夷山。在张艺谋所有跨界项目中,《印象》的商业模式最为成熟:雇佣当地人为演员,把表演搬出舞台,产品中不讲故事,呈现和强化原生态中的天人合一,以当地最有卖点的文化形象为支点(阳朔突出“刘三姐”,武夷山突出“大红袍”茶叶),获得当地政府全方位支持。
“安顺地戏”状告《千里走单骑》
记者昨日从安顺市在贵阳举行的“安顺地戏”维权诉讼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顺市文化局本月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名义,对电影《千里走单骑》的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及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提请法院判令张艺谋等为“安顺地戏”正名,同时判令发行方停止发行影片《千里走单骑》。
2005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影片《千里走单骑》热映。作为故事主线贯穿影片始终的“面具戏”却被张冠李戴,影片中出现的“云南面具戏”,实际是贵州省安顺市所独有的、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顺地戏”。
跟风 陈凯歌执导首部大型实景
陈凯歌的首部大型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目前正在制作中,耗资高达两亿元,演员阵容近千人。陈凯歌被指开始走张艺谋的“印象”路线。这部预计今年4月28日在云南大理上演的剧目,成为陈凯歌首个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大理有关人士介绍,该项目是在今年1月正式启动的,制作周期16个月,总投资近2亿元。《希夷之大理》是以云南大理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为线索而打造的水上奇幻剧,希望借助各种表现形式、技术完美呈现大理的梦幻玄妙。望夫云是大理地区流传最广的著名神话,在大理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当有记者尖锐地问道:“你为何要走张艺谋的老路?”时,陈凯歌回应:“没有别人的路可以走,要走只能走自己的路。”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