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乡教育交流协作,促教育均衡发展
荥阳多举措促进教育均衡成绩显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科学整合教育资源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深入实施城乡教育协作
荥阳多举措促进教育均衡成绩显著
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在教师节上发表讲话,激励教师
荥阳市长袁三军(前左一)到学校慰问老师并听取教体局局长王景战汇报

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几年,荥阳在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城乡交流,力促教育均衡发展,使当地教育事业得以又快又好地发展。

晚报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张新香 马志军 文/图

经过几年努力,荥阳教育事业大发展

昨日,荥阳教体局给出了一组数字,足以说明这几年荥阳多举措促进均衡教育,取得不俗的成效。

2009年,荥阳本科上线2658人,专科一批上线4092人,实现了本科、专科上线人数连续4年大幅增加。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专科上线840人,上线率达93%,毕业生就业率达95%。

与此同时,中招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明显增加,高中段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去年初中毕业生7035人,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6400多人,入学比例达92%。

义务教育方面,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99%、98%和97%。

荥阳大力发展幼教事业,3周岁以上幼儿入园率达100%。

荥阳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获得国家、省和郑州市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郑州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奖等。

科学整合教育资源,促规模优质办学

[现象] 2007年暑假之前,贾峪镇8个行政村的学生在6个教学点上学,每个教学点的学生仅100人左右,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授课现象普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7年暑假后,这6个教学点整合为王村小学,学校内部设施齐全,拥有14个标准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少先大队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有跑道、篮球、乒乓球等各种场地,并建有水冲式厕所和学校后花园。

30多名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加体贴入微的关心。学校利用少先队,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和文艺会演等活动,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张扬。

王村小学还经常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共同教育下一代。

目前,王村小学已成为农村学校的一面旗帜,新密、登封、巩义等地的50多所学校不断前来观摩教学。

[农村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整合,荥阳撤并了152个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学校和教学点,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了新气象:

新气象一: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以往,农村学校、教学点过多,教学设施过于分散。荥阳积极稳妥地推进布局调整,达到了“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目标。同时,撤并的小学、教学点等建成幼儿园,让所有幼儿都有机会接受3年学前教育。

新气象二: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资源整合后,教育资金集中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近3年来,累计投入6000万元,改造中小学40多所,新建餐厅、住宿楼等配套设施。同时,农村中小学近4万套课桌椅全部更新,所有初中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了实验室,教学仪器、图书等设备也得到及时更新,缩小了城乡差距。

新气象三: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以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管理粗放,合点并校后,各乡镇对原有教师进行优化组合,竞聘上岗,人尽其才,打造出一支师德高、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新气象四: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资源整合前,一些农民把子女送到城区读书,无形中增加了农民负担。资源整合后,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寄宿制小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一些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这些学校学习。

[高中段教育资源整合] 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位于农村的两所高中迁至城区,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形成3所高中竞争的有利局面。

在职业教育方面,2007年,位于农村的两所中专迁至城区,合并到郑州机电工程学校。2008年投资960万元将原民办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收归国有,与荥阳第四职业中专合并组建成为新的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与郑州机电工程学校形成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局面,构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

[城区教育资源整合] 2009年,荥阳对民办公助学校进行改制。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将四小、三高等民办公助学校改为民办,每年撤出一个年级的公办教师,对学生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同时,投资1300万元将实验初中收归国有,改为公办,纳入划片招生范围。将原京城办堡王小学、狼窝刘小学和康太小学收归市直,更名为五小、六小、七小,另投1600多万元对其改造新建,解决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使荥阳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教师队伍专业化

[现象] 2009年4月25日,荥阳隆重举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成果展示会”,该市教体系统各单位和学校共展出活动版面128幅,集中展现了全市各个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示了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教师的师德风采和教体系统的整体风貌,热情讴歌了学校师德建设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弘扬了全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风尚,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朱芳菲是荥阳市聋哑学校的一名教师。有一次,一位培智班的家长来接孩子,刚巧那个学生拉在了裤子上,家长说:“裤子这么脏,扔了吧。”家长都嫌脏不愿意洗,但朱芳菲却不知给多少孩子洗过多少次这样的裤子。令朱芳菲感到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孩子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

荥阳市豫龙镇第二小学的张艳艳患有脊椎脂肪瘤,直接压迫下肢神经,一走路就会摔倒。然而,她却说:“只要让我教书,我就是快乐的。”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爱,成就了乡村教坛上这朵盛开的“铿锵玫瑰”。

[措施与成效] 据了解,荥阳开展了“拒绝有偿家教”、“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说说我身边的师德标兵”、“师德事迹报告演讲”、“师德标兵评选”等师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师德教育活动,在荥阳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

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了荥阳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荥阳为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还注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力:

活力一:大力开展教师培训。举办两届校长论坛,对校长、业务副校长进行培训,提高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幼教师培训,共举办3期幼儿教师培训班,培训幼儿教师近400名,确保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对寄宿式学校近200名生活辅导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活力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包括加强对中心校、非教学单位及学校中层领导的管理,对在职教师定岗定编定责,充实教学一线;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新招录的中小学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优化农村教师结构。

活力三:实施“三步走”战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第一步是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评价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保障;第二步是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步是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新突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