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10版:2010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50多件提案和“出行难”有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50多件提案和“出行难”有关
委员建议打造“高架桥+BRT+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属“交通”。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委员提交的提案中有50多件与之有关。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1号提案就是关于交通的。市政协委员张自福、钟波提交的《郑州交通堵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的提案也是众多委员的共识,对于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晚报记者 张勤 张竞昳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虎云峰

市政协委员虎云峰在《关于加强城市交通治理的提案》中提出一个观点,停车场少、小区停车场太贵,不少车辆停在路边,导致道路拥堵。他认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政府应该出台强制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虎云峰说,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出台地方法规,对不配置停车场的项目单位给予经济处罚。同时,也要控制开发商对停车场的配建比例,充分保证停车场的用地,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场。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张自福、钟波

“公务用车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据市政协委员张自福调查,养一辆公务车平均每年要花费6万至10万元,甚至更多,而养一辆私家车每年平均2万元左右。在这个意义上,一辆公务车相当于至少3辆私家车。

市政协委员张自福和钟波联名提交的提案《郑州交通堵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被确定为今年的一号提案。

他们认为,削减公务车是有效缓解拥堵的措施,而削减公务车使用频率,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减少特权车违法现象。“我建议,大力削减公务车,稳步推行公务车改革。”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李发臣、尹明理

目前,郑州市内正在修建地铁,在市政协委员看来,发展地下轨道交通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措施。

“不过,建设地铁是一种长期的机制,建设周期长,在轻轨近三年的建设周期内,市区车辆不知又要增长多少倍。”李发臣等市政协委员在提案《关于调整思路,长、短效并举的机制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中说,在短期内,建议政府拿出少部分资金建设4条贯穿郑州东西、南北的高架桥(东西、南北各两条),形成“井”字形框架,外围直达环路,这种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投资少、见效快的方式对改善交通堵塞的情况效果会非常明显,即使地铁修成后,这些路也是必要的。

市政协委员尹明理也建议修建高架桥。他在《关于建立“两横两纵”城市高架缓解郑州交通的提案》中建议修建 “两横两纵”城市高架桥,“两横”为农业路和陇海路,“两纵”为嵩山路和花园路。

这四条道路是郑州市车流量、人流量最密集的区域,全市大部分交通堵塞问题汇集于此,通过建立高架桥,增加路网的整体效率,使高架桥与地面路网密切配合、高效分流机动车辆。“地上建立高架桥和BRT快速公交形成网络交通,地下建立地铁,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合理分配出行人流量。”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虎云峰、汪得勇

在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被认为是缓解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方法。

市政协委员虎云峰在《关于加强城市交通治理的提案》中提出,郑州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使公交线路布局真正做到出行方便、换车快捷、四通八达。只要公交车做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价廉,公交车的发展一定会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在《如何做到低碳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建议》的提案中,市政协委员汪得勇建议: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控制新车入户,那就应该多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主动放弃驾车而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

“政府要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扶持,把公交作为一种福利。”汪得勇说,政府可以对公共交通进行补贴,通过该措施来降低票价,以吸引市民多坐公交少开私家车,从而缓解私家车增长过快问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