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慰藉英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心果”沈战东
“战神”沈战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开心果”沈战东
“战神”沈战东
战友永远忘不了他说过的话
人活着就是要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开心果”沈战东

“战神”沈战东

战友永远忘不了他说过的话

人活着就是要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2008年3月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沈战东作为郑州市特巡警支队骨干成员,一一参与了维稳、救援、安保等重大任务。

沈战东在去年7月20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太阳像灼灼的烈焰,狠狠地烧着我们,抬头就是一阵眩晕,可我们没有丝毫退却,我们坚信每一步巡逻,甚至每一次迈出,就是一个安全的信号,这信号将驱散乌鲁木齐市民心头的恐惧、不安和阴霾,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不论哪个民族,他们都渴望和平,渴望噩梦不再重现。”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晚报记者 孙庆辉 王战龙 文/图

沈战东训练时吊沙袋的吊钩还在

沈战东的最后一天

从早上忙到深夜,在打开电脑准备记下第二天行动注意事项时,他永远地去了

在沈战东生前空荡荡的房间里,与他是同学、老乡、战友,又同屋居住的特警冯鹏飞陪同沈战东家人看留下的遗物,他默默地坐在房间一角。

冯鹏飞的凝视中,似乎又看到沈战东阳光的微笑,又看到他坐在电脑面前聚精会神的背影,又看到他指着自己的特警标志侃侃而谈的模样,似乎又听到他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人活着就是要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2010年1月29日,是沈战东度过的最后一个完整的一天。那天上午8时50分,乌鲁木齐这个城市的夜还没有走远,远处的高楼还朦朦胧胧的,无法完全看清。沈战东到驻地二楼参加完大队的集合点名后,到驻地的四楼餐厅吃了早餐。

吃完早餐,他就同队友蒋向辉、许送克乘坐着警车,配合六道湾派出所的民警执勤。

直到晚上7时,沈战东和队友才回到驻地,开始备勤。

晚上11时40分许,沈战东和同屋战友申晓飞商议完第二天行动安排,并打开电脑准备记下明天行动的注意事项,可不久他就躺在305房间靠窗一侧的床铺上不动了。

“快滚起来,你怎么不说话了,你可别吓我?”1月30日凌晨0时许,同屋战友申晓飞发现沈战东脸色苍白,并叫喊沈战东的名字,见其没有反应,遂叫来中队长赵利杰、队友何召辉、梁林栋一起查看。

几位队友发现沈战东气息微弱,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部按压等急救措施,与此同时申晓飞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上报大队长原国明。

凌晨0时20分左右,郑州援疆特警驻地医生赶到305房间采用人工呼吸、胸腔按压措施进行抢救,此时,沈战东已经脸色苍白,嘴唇发紫。

“求求你了大夫,你不要放弃,你不能走,千万不要离开。”凌晨0时40分左右,当地120急救医生赶到,采用电击、注射等措施进行抢救,此时沈战东已无脉搏和心跳,申晓飞等战友向医生跪下了,战友跪在地上喊着沈战东的名字,仿佛这样就能把他叫醒,特别是申晓飞:“到现在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从入警开始我们就在一个中队,一直没有分开过。”

凌晨1时30分许,120急救医生放弃救治,宣布沈战东同志死亡。随后,新疆医科大学六附院党委副书记带领两名专家大夫赶到,再次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抢救后,放弃治疗。

执行任务时的“先锋”

陈新阔是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比沈战东晚一届,现在是沈战东的战友。他回忆说,一次,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抓捕一名贩毒嫌疑人,就在大家破门而入的瞬间,从院里突然蹿出两条大狼狗,直扑特警队员,危急时刻,沈战东一跃向前,果断开枪,将两只大狼狗击毙,保护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沈战东,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在警务训练中,与大多数人高马大的特警队员相比,他的身材条件属于“弱势”,可是在郑州市特巡警支队1000多名警员中,他是仅有的5名全能队员之一。

“他身手非常好,所有郑州援疆特警中,就数他身手最灵活。”郑州特巡警支队四大队四中队队长赵利杰说。

2008年3月以来,中国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沈战东作为支队骨干成员,参与了维稳、救援、安保等重大任务。

赵利杰清楚地记得,2008年3月22日,在青海藏区执行维稳任务中,沈战东和战友们乘车行驶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路面积雪5厘米以上,车辆打滑、行驶困难。沈战东第一个跳下车,将自己的棉衣、褥子和防寒服铺在打滑的车轮下面,在高原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奋力推车。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踩着冰雪气喘吁吁推车数公里,终于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15日,沈战东和7名队员急行军38公里到达汶川漩口镇。发现断水断电后,他们又徒步返回都江堰,把发电机绑在钢钎上,爬陡坡、踏乱石、翻山越岭、冒着不断的余震,用了一整天时间,硬是把100多公斤重的发电机抬到了漩口镇,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沈战东和战友们作为第一批援疆特警来到乌鲁木齐,在200多天的执勤维稳工作中,每天背着2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大街小巷日夜巡逻。

雪山上车辆打滑,他第一个跳下车把棉衣、褥子和防寒服铺在车轮下面奋力推车

沈战东的“战神”理想

老家院子里有棵大树,树皮上斑斑驳驳的伤痕记录着他训练的刻苦

沈战东没有多少时间上网,但他在网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战神”,并在网络签名中写上了“我是一只雄鹰,就要划破苍穹”。

“战神”是他的网名,也是他的理想,沈战东的妹妹沈节娟说,就是在家里,他也从没有放弃过训练。

沈节娟指着院子一角的一个铁钩说:“那个铁钩是我哥吊沙袋用的,爸爸怕砸到人,几天前给去掉了。”

在沈战东家院子里有一棵树,那棵树上的树皮多处脱落,露出斑斑驳驳的伤痕,沈节娟说,这都是沈战东对着大树打拳打的。“我哥在家里还经常练双节棍。”

战友邢贺说,战东训练非常刻苦,散打、射击等门门都是出类拔萃。每一次反恐训练,从直升机上“神兵天降”的都是他。一次,在散打中,他被打得鼻梁出血,血流满面,仍坚持到训练结束。由于他身手敏捷、灵活多变,平时大家都不叫他的名字,而是亲昵地叫他的外号“猴子”。

对于沈战东来说,“战神”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夏宏萍教授说:“大学和初中、高中不一样,师生相对联系较少,能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实在不多,沈战东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在学校教的是户政管理,专业性比较强,很多学生不愿意听,更别说课下主动提问了,但沈战东不一样。有一次,讲‘重点人口管理’,课下他找我问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其他同学根本就想不到的。还有一次,讲‘二代身份证识别’,由于我讲得太快,他就把我的教案给借过去,认认真真地补全笔记。”

有一次,细心的夏老师发现,沈战东的两个袖口差别明显,右袖口磨损非常严重,连线都开了。夏老师清楚,如果不是长期伏案工作写东西,是不会磨损如此之大的。夏老师说:“由于战东学习刻苦,门门成绩都是优秀。三年大专毕业后,他又考上许昌学院法学专业本科。”

警队里的“开心果”

枯燥乏味的训练生活中,他总是能苦中作乐,时不时给大家讲个笑话唱个歌

无论是警队的战友,还是家乡的亲人,对沈战东还有一个评价,说他是“开心果”,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哪里就有快乐。

战友邢贺说,面对枯燥乏味,似乎永无止境的训练生活,他总是能苦中作乐,时不时给大家讲个笑话,唱个歌什么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他就是大家的“开心果”。

说沈战东是“开心果”的还有他的堂哥沈书林,沈书林说,在沈庄,沈战东很有人缘,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聊天,沈战东的幽默很能让大家轻松。

战友邢旭强回忆,在郑州集训期间,战友们每天从早到晚进行训练,100米冲刺跑、400米加速跑、5000米耐力跑,再加上手枪的应用射击,训练强度之大,让所有人累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

“可是战东在车上一嗓子‘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豫剧《朝阳沟》选段),把一车人都笑翻了。”邢旭强说,沈战东就是警队的“开心果”,“一路上,车里总是欢声笑语。等下车的时候,其他车的集训队员们累得像丢了半条命,可是俺们队个个朝气蓬勃,开心得不行。”

“那时候,战东甚至建议把《嘻唰唰》当做我们队的队歌。”想起这事,队友申晓飞不由得笑了。

“有种”、“胆大”、“心细”、“敢打敢拼”、“就没有见过他怕啥”……这些短句,是战友们对沈战东一致的评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