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3版:第一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滑雪来嵩山 欢乐无极限
2010年国际旅游小姐
许昌赛区报名启动
河南滑雪市场还在培育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河南滑雪市场还在培育期
——专访嵩山滑雪(草)场总经理朱全奇

说到朱全奇,你可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但如果说起嵩山滑雪(草)场,郑州市民可能无人不知。这个低调、直率、执著的嵩山滑雪(草)场当家人,听说记者到来,身穿滑雪服、脚踏滑雪靴,超人般从雪场闪进办公室。对滑雪的热爱,从他迟迟不愿脱掉滑雪靴的细节,就让在场者“窥”了个清清楚楚。

入行5年的他,谈起滑雪何时能在河南盛行,一句“5~10年”又让人不由得想起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晚报记者 刘书芝/文 贾晓娜/图

滑雪场游客每年递增20%

问起滑雪场的经营情况,刚从雪场下来、意气风发的朱全奇脸上突然间闪过一丝忧虑。“都说建个滑雪场一本万利,可谁知道这中间成本有多大。以嵩山滑雪场为例,70多名员工工资;一台进口造雪机三四十万元;造雪一小时耗电200多度,一月仅电费就达五六万元;朋友接待更不用说。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河南雪期太短,留给雪场经营时间太少太少。所以,雪场现在都很尴尬,滑雪场场地小吧,人多时接待不了,同时也不具优势吸引游客;场地弄大些吧,每年雪场真正能达到饱和的时间也就元旦2天、春节5天。”

而让朱全奇略感欣慰的是,3年来嵩山滑雪场递增的一组组数字:“2006年、2007年,周一至周五每天来滑雪的人不足七八十人,今年每天都在200人以上,每年都以20%的幅度在递增。2007年嵩山滑雪场夜场开滑以来,增幅更明显。今年最多的一个晚上,700多人同时开滑。”朱全奇说,夜场相对优惠,很能吸引年轻人。“同时,儿童市场现在也慢慢起来。夜场的火爆、儿童人群的增多,也算给我们一点安慰。”

河南滑雪盛行还需5~10年

尽管如此,朱全奇还是不无忧虑地指着窗外的滑雪场对记者说:“滑雪进入中国有15年的时间,但河南市场要想培育一批专业、忠实的滑雪人群,大约还需要5~10年的时间。现在人们的滑雪兴趣比前几年是浓了一些,但‘有势无市’,市场还处于培育期。你看滑雪场,97%多的人只能在下面体验区折腾,能到上面、有技能到上面体验畅滑乐趣的人连3%都不到。”

在朱全奇看来,河南滑雪市场难培育的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雪期太短、滑雪体验时间太少。“在欧洲一些国家,滑雪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后,为应对盛夏无雪可滑的遗憾,有人发明了滑草。所以我们在考察欧洲市场后,引进了荷兰牧草,在雪场种植。冬天可滑雪,春、夏、秋可滑草,弥补了滑雪期太短的遗憾,二者唯一的不同是把滑雪用的滑板换了一下,体验的快感、技能要求、平衡性要求是一样。嵩山滑草场不仅在河南成为唯一,在全国目前也仅有两人家(另外一家在成都)。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想延长人们滑雪的乐趣,进一步培养滑雪市场的兴起。”

滑雪兴奋胜过赏花之乐

采访中朱全奇有些调侃地对记者说:“建滑雪场的时候,我们一心想着给滑雪爱好者建造一个能全身心体验滑雪的好场所,所以当时不仅考虑怎么把雪场建得科学而富有运动感和乐趣,甚至还以每株300元的价格买来30株腊梅,种在雪场旁边,目的是想让滑雪者在白雪中找到一边滑雪、一边欣赏腊梅绽放的惊喜。但实际中我们发现,游客一脚踏入滑雪场,哪有什么心思看腊梅花,滑雪体验的兴奋早让游客忘了身边的一切。”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及滑雪专业人士朱全奇对游客有何提醒时,朱全奇认真地说:“穿衣服要轻便、鲜艳。自驾去雪场一定要注意道路坡度、天气状况等。到雪场要仔细阅读滑雪指示,注意倾听雪场广播公告,接受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按照指示牌提示,在练习区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如果可以的话,请专业教练指导练习既安全、又能较快掌握滑雪要领,最好不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