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9版:郑州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到一分钟,闭目端坐的女孩软倒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沙发上体验催眠术
不到一分钟,闭目端坐的女孩软倒了
醒来后她说,刚才好像在草地上,手牵一个氢气球
催眠师孙东辉为一名体验者进行现场催眠。

对于公众来说,催眠术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事物。除了在《无间道》等电影里见过催眠的场面外,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似乎很遥远。而实际上,“神奇”的催眠术已经走近了公众。利用催眠治疗心理疾病,已经被科学所认可。在郑州,催眠治疗中心悄然登场。昨日,在一家催眠治疗中心,记者亲眼目睹了被瞬间催眠的过程。

晚报记者 邢进 实习生 孟丽君/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走进灵静心理健康催眠治疗中心,一阵低回的音乐隐约传来。1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淡淡的菩提香萦绕在鼻端,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只有一盏小落地灯散发着柔和的暖光。仿佛外界的喧嚣,全部被隔离在这间小室之外。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催眠师孙东辉说,这个房间是按照催眠治疗的要求布置的。无论是环境、摆设还是室内装修的色调和图案,都是促使患者放松身心的。

孙东辉说,催眠是用一定的诱导方法把人引导到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自主能力降低,完全听命于诱导者的指导,从而产生感觉、知觉和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暗示”,就是催眠产生神奇作用的原理所在。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会对所接受的信息、既往的记忆、经验情感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做出恰当的反应。而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整合功能会发生紊乱,外来的暗示、自我暗示、内心欲望均会被整合而成为被催眠者“真实”的体验,让自己信以为真。由于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是由于患者的心结引起的,他们往往心理压力过重,又无法宣泄,于是压抑的潜意识通过“生病”的方式逃避。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对患者进行积极开导,暗示他有能力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孙东辉现场示范了瞬间催眠术。整个催眠过程不超过一分钟,而被催眠的体验者,会在一瞬间丧失意识,全身放松乃至瘫软。

孙东辉让一个女孩坐在宽大的沙发上,闭上双眼,开始绵长的呼气和吸气。然后让她伸直双手,手心相对。“想象你的两手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磁石,它在吸引着你的双手渐渐合拢”,此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女孩的两只手果然有节奏地往中间慢慢移动。“磁石在逐渐吸引你的双手,你的双手最终慢慢合拢交握,想象两手像被强力胶水粘上一样,无法分开,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两手上来,紧紧交握,你的手臂现在很僵硬……”之后,孙东辉凑近女孩的耳边,略微提高声音,“现在停止发力,全身放软。”更神奇的景象发生了,女孩本来端坐绷紧的身体忽然软倒,向孙东辉的方向倒去。只是一瞬间,女孩就清醒过来,惊讶地睁开眼睛问:“刚才发生了什么?我就觉得一阵迷糊。”

据女孩讲,在孙东辉逐步引导她时,她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但是当催眠师暗示她双手中间有一块磁石时,她产生了两手间真的有强大吸力的感觉,双手不由自主往一起并拢,“就觉得两手间像是有丝丝拉拉状的胶质物一样,往一起黏合”。而到最后催眠师指示她停止发力,浑身放松时,她产生了瞬间的大脑空白,一下子就软倒在一边。谈及此,女孩惊奇不已,连连说“这太神奇了,我以前根本不相信自己会被催眠。”

而在另一种对催眠术敏感度的测试中,女孩醒转之后,说自己刚才好像置身在一块草地上,手牵一个巨大的蓝色氢气球,气球在往南边飘。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催眠的过程中,女孩的身体和胳膊,的确是往南方渐渐倾斜的。

用催眠术治疗心理疾病,有无科学依据?心理专家、市八院副院长胡雄说,心理治疗有400多种方法,催眠疗法的确是其中之一。据悉,催眠疗法源于古老的催眠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曾被宗教、神职人员利用,受到社会的误解与非议。近年来,医学心理学以科学的态度,重新评价催眠术并运用于临床治疗,如治疗失眠、抑郁、社交恐惧等症,改善情绪和睡眠,戒烟酒及控制口吃、儿童多动、厌食偏食等行为。

但是,对于催眠疗法的实施,业界是有严格要求的。提供催眠治疗的治疗师必须精通心理治疗的原理,能够全面地规避各种不良影响。而被催眠者则必须是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适合催眠疗法的患者必须是在潜意识深层次层面存在心理困惑,而又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催眠师就可以利用催眠术降低患者的精神防御机制,使患者尽情释放出困扰心理健康的不良情绪,从而化解患者的痛苦。

如果催眠师不具备这些条件,或者滥用催眠术,则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首先,催眠疗法的适应人群必须是心理疾病患者,许多器质性病变也会引发很多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果催眠师没有准确地判断出这一点,而采用催眠疗法治疗,会贻误患者的病情。

其次,催眠师必须有高度的掌控能力,因为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会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状况,这就需要催眠师具备绝对的驾驭能力,能够使患者安然醒转。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催眠师的暗示非常重要。“良好的暗示可以让患者在清醒后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不良的暗示,则会让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