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冬奥奖牌“垃圾造”
14万吨电子垃圾“炼”出奖牌
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竞技再也不单纯的是运动员之间力量、技巧或者速度的较量,越来越多的科技因素渗透其间。以正在进行的温哥华冬奥会为例,无论是用垃圾废品制造出的环保奥运奖牌,还是富含高科技的比赛服,都让这届冬奥会留下了不同于以往的印记。
14万吨电子垃圾“炼”出奖牌
在本届冬奥会上,运动员获得的奖牌均由14万吨本应被埋进垃圾处理场的电子垃圾制成。各国运动精英在把奖牌带回国的同时,也帮加拿大消除了大量的电子垃圾。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负责提炼金属的泰克资源公司运用了一系列不同的回收措施,将计算机、监控器、打印机和玻璃制品等粉碎,随后分离出钢、铝、铜、玻璃和其他有用物质,并将余下的碎片倒入1200℃高温的熔炉中,以获取那些不能通过简单粉碎提炼出的金属材料。
每块金牌中有1.5%左右的成分来自于从阴极射线管、计算机配件、电路板和其他电子垃圾碎片中提取的金属,每块铜牌中约含有1%的电子垃圾,而银牌中也可觅得少量电子器件的身影。与此同时,本届冬奥会的奖牌设计还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如波浪般起伏的设计。
“三角内裤”只为减小风阻
想要在冬奥会取得佳绩,富含高科技的比赛服必不可少。如速滑项目的竞赛服在大腿部位会使用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加拿大代表团的比赛服内侧的双肩与两条大腿之间通过“X”形的绑带连接,从而帮助运动员保持最完美的姿势,被称为“冰上鲨鱼皮”。右边胯部以内的位置附着着一种被称为“3M”的合成纤维,这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此外,由于运动员们在比赛时对空气阻力十分敏感,韩国代表团的比赛服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在双手以及双腿绿色的位置使用了设计为蜂窝形样式的聚氨酯材料。日本代表团的“三角内裤”也同样如此。日本舆论报道称:“这种内裤是为了减小交裆背部的摩擦力,还可以减小5%的空气阻力。” 专题撰文 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