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校有望实施分类入学考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公众意见
高校有望实施分类入学考试
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自2月28日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我国政府通过问计于民,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据新华社电

[ 要点快递 ]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据介绍,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48%。

根据征求意见稿,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征求意见稿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 郑州热议 ]

关键词:教育公平

能否按考生人数分招生指标?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逐步实现教育公平,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则建议,把全国高校的招生计划拿出一部分,根据各省市考生人数,按比例向各省市投放,且逐年加大这个比例,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慢慢过渡到全国各高校按各省人口基数及考生人数来投放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实现全国考生进入高校的机会均等,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关键词:招生制度改革

打破一考定终身,谁对高校实施监督?

征求意见稿称,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考试改革方案。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打破一考定终身,对高校放权是好事儿,但谁来监督高校呢?”家长王女士对此表示担忧,她认为,面对如今高校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腐败、黑幕事件屡遭曝光的现状,若对高校放权,就必须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公正。譬如,特长生、专长生,怎么算“特”,怎么算“专”,能不能给一个公开的量化指标?如果不能确保信息透明,程序公开,录取公正,那么,通过给高校放权实现“多元录取”只能是一个理想。

教育专家们认为,招生与考试分离后,可以通过明确各自职责的方式保证公平。考试机构专门提供考试服务和学生成绩信息,而不参与统一招生录取过程。高校自主制定录取原则,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托福、雅斯等社会考试的成绩。监督部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晚报记者 张竞昳

未来十年,教改如何回应百姓期待?

——相关人士点评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看点

征求意见稿有哪些条文值得关注和期待?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完善?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士。

看点一 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破解城乡“入园难”

[条文摘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贺乐凡:征求意见稿充分体现了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决心,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是难点,必须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理念和强化教学力量两方面来改善现状。

看点二 缩小校际差距 解决择校难题

[条文摘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点评]浙江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叶莎:相关措施很有针对性,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名校为弱校培训教师,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普及化,让属地就学落到实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得了好学校。

看点三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条文摘录]“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点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要落实好这些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让他们和城里孩子在各方面享有同一的权利和标准。同时,应支持社会力量创办高水平的民工子弟学校。

看点四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条文摘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点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减负”关键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查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看点五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条文摘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点评]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在可预见的10年到30年内,职业教育是我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贫困群体生存状况能否好转、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征求意见稿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看点六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条文摘录]“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点评]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这是中国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响中国改革号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学术自由的轨道上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就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高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代创新人才。

看点七 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

[条文摘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点评]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征求意见稿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对这五类录取方式,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过许多探索实验,现在纳入纲要对体制改革的设计,将成为今后积极推进的组合措施。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看点八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条文摘录]“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点评]山西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小学教师王利青:原来规定的是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现在文本里没有“当地”的限制,这表明国家有意拉平全国老师的收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看点九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激发教师积极性

[条文摘录]“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点评]甘肃会宁县太平中学(初中)教师黄志龙: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对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很大好处,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有利于避免一些教师在评上职称后就不思进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议对教师资格要每隔3~5年重新审查一次,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看点十 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鼓励出资办学

[条文摘录]“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点评]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这次对民办教育的肯定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相信配套政策的落实将使民办教育现状大大改善。由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配套条例,我国在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还不彻底。民办教师普遍在待遇方面缺乏保障、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依然广受歧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