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代表委员四问物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如何保障“菜篮子”?CPI统计如何更可信?
公共产品缘何涨价?价格究竟由谁定?
代表委员四问物价
看不明白的“价格指数”——CPI统计如何更可信?
去年,大蒜价格曾一路疯涨 晚报记者 廖谦 实习生 张郁 图

如何保障“菜篮子”?CPI统计如何更可信?

公共产品缘何涨价?价格究竟由谁定?

从“疯狂的大蒜”到“涨价的辣椒”,从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出台到各地自来水提价,从连夜排队给汽车加油到食用油价格集体上涨。过去的一年,尽管深深烙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印记,但物价上涨和对上涨的预期不断牵动着百姓神经。两会前夕,代表委员聚焦物价调整,解析百姓困惑。 据新华社电

牵动神经的“油盐酱醋”——如何保障“菜篮子”?

42岁的夏月翔是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园小区的一名修鞋匠。他天天在小区菜市场里干活,目睹了去年菜价的波动。“趋势很明显,去年一直在上涨。春节前后肉啊、蒜啊、油啊,涨得更欢,收入低的家庭心里发慌。”

“物价持续上涨时,要着重关注城市低收入户的生活困难。”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说,一个馒头从三毛变成五毛,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不算什么,但对低保户来说可能事关“生计”。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去年农产品价格波动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大蒜、辣椒等蔬菜的投机性交易,再加上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导致菜价、油价、肉价一时“涨”声四起。

“必须看到,去年一些农产品的涨价背后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问题,在无形中推高了物价。对此,在政府总体上强调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对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次充好、变相抬价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严厉制裁。

虽然物价上涨看得见也摸得着,但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去年却连续保持10个月的负增长。采访中,许多百姓提出同样一个问题:“生活成本在提高,价格指数却在下降,就是增长也涨得波澜不惊,我们的CPI数据是否可信?”

致公党中央在提交本次政协会议的一份提案明确提出,目前我国的CPI 样本较为陈旧,已难以全面反映物价变动真实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我国现行CPI统计样本与体系,基本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但17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各类居民消费的权重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在我国现行CPI指标体系中,居住类消费占比权重过低,而食品类消费占比过高。这就是为什么猪肉价格一动,物价就动,而房价不断上涨却丝毫不反映在物价指数上。

致公党中央提案提出,CPI各项指标的权重及相关资料,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开的,但目前在我国统计部门的网站上则无法获得。在CPI信息收集、编制整理过程等方面,目前距信息公开相差较远。该提案建议,应根据目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完善我国CPI指标体系。

蓄势待涨的“水电煤气”——公共产品缘何涨价?

家住湖南邵东县的姜丽华对去年的“气荒”记忆犹新。她给记者算了笔账,从11月份开始,14.5公斤的瓶装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就一直往上涨,每罐从80元、90元到110元,最后涨到130元都“断供”。

如果说去年底南方诸省的“气荒”还带有季节性因素,那么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以及各地不断召开的提高水价、气价的听证会,则释放出一种明确的信号: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调是大势所趋。

“适当提价能有效避免浪费,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定价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认为,长期以来资源价格过低的现实,鼓励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既要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保证百姓日常生活,还要考虑收入分配上的合理性,这项改革考验政府智慧。” 蔡继明委员建议,政府应采取差别定价的政策,兼顾效率和公平。

“逢听必涨”的听证制度——价格究竟由谁定?

“每次涨价之前都要开一个听证会。”在被问到对物价制度的了解时,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田娜这样回答。

在一些百姓心中,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价格究竟应该由谁决定?究竟哪些事项应该听证?听证代表如何产生?听证意见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还显得比较模糊。

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表示,任何水、电、气等民生事业的价格调整,都应该广泛征集民意。政府应当尽力保持物价的稳定,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基层民意代表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的价格形成,不能由单一政府部门或少数企业说了算。从长远看,还应当放开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

两会直通车

委员驻地“探营”记

据新华社电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3月1日陆续到会。新华社记者两日来分赴委员驻地“探营”。从与委员们的对话中,从他们提交的一份份提案里,感受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已经到了推行物业税改革的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在政协委员驻地之一的建银大厦,会务组刚开始“开张迎客”,记者就发现了杨澜委员的身影。

“今年两会我最关注女大学生就业,以及推动城市流动人口子弟享受公平教育机会的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澜委员略加思索便回答。她准备向大会提交一份有关推动农民工子女享受更多教育资源的提案。

除就业、教育、养老保障等民生问题之外,反腐、经济、房地产、环保等热点问题仍然是委员关注的热点。在经济界委员驻地国际会议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刚迈入大厅,就被“蹲守”的众老记“堵”个正着。

“我最关注房地产领域,将提交一份有关房地产税的提案,从四个方面论证现阶段推行房地产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贾康委员说:“目前已经到了推行物业税改革的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推行物业税不仅能抑制日益严重的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行为,而且能将流转领域的税收转变为保有领域的税收,对于改革我国现行的土地财政也会产生明显效果。”

后金融危机时代,任重道远

后金融危机——这是委员们与记者交流时屡屡提到的一个词。他们普遍认为,尽管去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很严峻。

“虽然中国经济已走出了最低谷,企稳回升的势头明显,但今年的出口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结构调整的问题,相信这也会成为本届两会最受委员和代表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被问及当前发展形势时,贾康委员的回答简洁明了。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委员们纷纷认为,今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