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立勇:
建议全国推行“社会法庭”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说,目前的信访问题,特别是老百姓赴京上访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大问题,这些信访问题里面近50%属于涉诉上访,涉诉上访案件中60%以上都在法院。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法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建起来的。
“由我省各级法院主导创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法官德高望重并且热心公益事业的这样一批人,授予他们社会法官的称号,组建社会法庭,让他们去处理一些婚姻纠纷、家庭赡养纠纷,还有邻里纠纷这些民事纠纷的案件,从现在的情况看效果非常好。”张立勇说,在我省实施社会法庭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建立社会法庭1800多家,有16000多人成为社会法官,并且已经调解处理了15000多起案件,没有一件反悔的。
“我建议我省的‘社会法庭’制度能在全国逐步推广。”张立勇说。
全国人大代表刘生辉:
突发事件处理要及时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河南省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刘生辉说,司法机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社会焦点事件的办理能力,避免因反应迟缓、信息不透明、民众获得信息不对称等引发群体事件的发生,对案件的处理、公布及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要及时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郝萍:
立法规范行政收费
据统计,全国有7000多件“红头文件”被作为行政收费的依据,而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不过30余件。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政协副主席郝萍提出了制定“行政事业收费法”的建议,来规范行政收费行为。
郝萍建议,在制定“行政事业收费法”时,应明确规定收费项目,必须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收费立项必须由省级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严禁省以下各级政府及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明确各种乱收费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
晚报特派记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