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女儿回忆父亲
蔡元培两登征婚启事
黄昏,熙攘的公交车停靠在上海希尔顿酒店对面的车站。走出大约二三十米,在常熟路和华山路的路口,有一座黑底镶金的蔡元培半身雕塑,雕塑上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学界泰斗、世人楷模”。不远处,就是华山路303弄,蔡元培在内地的最后一处居所。
这是一个静谧的弄堂,弄堂南侧是独门独栋的法式三层楼。一楼是“蔡元培故居陈列室”,二楼和三楼如今住着蔡元培的女儿蔡睟(suì)盎。
踩着光线昏暗的木楼梯“咚咚”上楼,蔡睟盎正在接电话,一口上海话说得慢条斯理,像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总在话尾加上“的”,很有古风。保姆告诉记者,这位82岁的古稀老人,不分早晚地接听各种电话,连饭都吃不安稳。
蔡睟盎是蔡元培的第5个孩子。她前阵子摔伤了腿,得用双手撑着桌子,才能勉强走几步。老人很热情,只要有客人来,就会详细询问人数,然后吩咐保姆去买小柑橘,去甜点店买四色点心。蔡睟盎有一个红色签名本,上面有每位来访者的签名,里面竟然已有8万人。
蔡元培是个浪漫的人
说起蔡元培,有两件事令人不能忘怀,一是他在北大,二是他与“五四”运动。蔡元培是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名言警句影响了许多教育仁人,被认为是中国教育革新的第一人。
蔡元培一生清廉简朴,没有置业,常常搬迁。在上海,他最早住在凤阳路,后来搬到万航渡路、愚园路、华山路。1937年,举家迁往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两年后,他的妻子周峻带着儿女回到了现在的住所。
“以前,父亲的物品是由母亲看护的。母亲在1975年去世,就由我看护了”。蔡睟盎指着58平方米的客厅,四面墙上挂满了蔡元培的像。客厅中,还摆放着蔡睟盎母亲为蔡元培画的像。“父亲还在上面题了词:‘唯卿第一能知我’。父亲是个很浪漫的人,和母亲订婚时,曾题词:‘谨以最纯洁最诚恳之爱情与周峻君订婚’。”
十年才找到恋爱感觉
蔡元培一生结过三次婚,有两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长子6岁夭折。蔡睟盎和蔡怀新、蔡英多是第三位夫人周峻所生。目前,也只有这三位子女还健在。
蔡元培的第一段婚姻是旧式婚姻,由兄长做主。也许因此,很多专题片省略了这段往事,很少提及。蔡睟盎对此不太满意,“第一位母亲王昭虽然是旧式女子,但是见识很广。父亲跟她结婚的时候还是个秀才,不久就中了举人。”
1889年,22岁的蔡元培考中举人后,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王昭有洁癖,什么都要弄得干干净净,凡座席、食器、衣巾等都禁止别人触摸。每次睡觉前必须要求先脱去外衣,然后脱去衣裙之类,再用毛巾擦拭头发等,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在最初的几年里,蔡元培似乎难以接受自己的妻子,这样一晃过了7年,直到王昭为他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他们才慢慢找到了夫妻生活的感觉。
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10多年的夫妻在这时找到了恋爱的感觉。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王昭因病去世。
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王昭去世时,蔡元培33岁。这时的他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颇有名气,很多文人志士纷纷上门来给他说媒。为防媒人扰其清净,蔡元培贴出了“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份“征婚启事”在当时可算惊世骇俗,上门的人顿时退避三舍。
1901年的一天,蔡元培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出自书香门第黄仲玉之手。黄仲玉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当地有名的才女。她没有缠足,识字,还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蔡睟盎说:“父亲爱美术,先看到黄仲玉的画,还没见到人,就托人去提了亲。”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中西合璧,他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1920年底,蔡元培在欧洲考察,黄仲玉病逝。他当即挥泪写下著名的祭文《祭亡妻黄仲玉》。
比第三任妻子大22岁
在蔡元培55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再次登出“征婚启事”: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这时,一位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在挚友的介绍撮合下,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与周峻女士在苏州留园举行了结婚典礼。
这次婚礼完全是现代文明式的。当时,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宾馆迎接周峻,之后两人一起到苏州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
婚后10天,蔡元培携周峻及子女离沪,奔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夫人和女儿都进了国立美术学院,而他则开始潜心编写《哲学纲要》。每临黄昏,布鲁塞尔的林间小道上,总能见到一对老夫少妻相偕而游,吟诗赏月。
摘自《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