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贷居民幸福感更高”是个冷笑话
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有房贷的人比没有房贷的人幸福……这是“2009中国幸福指数调查”发布的有趣信息。(3月21日《济南时报》)
在笔者看来,有房贷的人至少比以下几种人更幸福:农民工、蚁族与像犀利哥一样的城市乞丐。这三部分人,不仅没有房贷,更重要的是没有房子。
但是,作为房奴,首先失去的就是对生活兴情追逐,包括海德格尔讲的“诗意的栖居”。用我国的话来说,就是“有恒产才有恒心”,可如果我们连手头的房贷都没有还完,就意味着房子还属于银行或开发商,就意味着你没有“恒产”,此语境下,房奴们便要继续为下个月的房贷而努力。
于是,房奴会更加安心地工作。这种安心,可以叫做幸福,也可以叫做平庸。放在“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中,则只能是幸福。可问题是,这种平庸的幸福与温总理讲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里的“幸福”是一种幸福吗?如果不是,这份“调查报告”就是有更多的“被幸福”与“伪幸福”;如果是,那为何不让全体中国人都背负上房奴的帽子呢?
毋庸讳言,“有房贷的人比没有房贷的人幸福”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和冷笑话,更与温总理所讲的“尊严与幸福”根本不是一回事。
王传涛
东莞今年实现现代化?
按照当年规划,2010年东莞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当年设定的指标,都是可以达到的。(3月22日《广州日报》)
东莞官方在最高规格的文件中给出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人均GDP,珠三角是7000美元,东莞超过10000美元。而对照珠三角基本现代化的10项指标,东莞“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已经没有悬念,但是,东莞市副市长称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遭到了质疑。
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学敏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是东莞的短板。结合本地市民的说法,“还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笔者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公众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单一的数字衡量和指标体系套出来的现代化是不是公众所需要的现代化?而公众的质疑能否对现代化方向和实质产生倒逼作用呢?
经济增长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的规模到底是多少,而在于是否能满足一国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福利的需要。经济增长只能反映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不能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满足与快乐程度,而且,物质产品的丰富或增加并不必然地与精神享受成正比,有时甚至相反。东莞现代化之说受到质疑告诉我们,仅仅把社会发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是不恰当的,或者说,仅仅以经济标准、物的标准评判社会进步,包含着重大缺陷,需要超越。
朱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