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郭老先生捐出500元钱,却不愿留下名字
61岁的赵新举骑着自行车来到本报,委托记者捐款
“想为干旱灾区捐100元,表表我的心意。”昨日,61岁的赵新举第一个拨通晚报援助灾区热线67659999,并在下午就骑着自行车来到郑州晚报,把100元钱送到了晚报记者手中,委托代其转交给河南省慈善总会。
今天,两位晚报特派记者将抵达云贵灾区,把大家的爱心传递给当地遭受干旱的群众。如果你想帮一帮灾区,请继续与晚报热线67659999联系。
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柴琳琳
捐500元爱心款
尽个人力量帮灾区群众
昨日,本报《送“水”到灾区、爱心润干旱》活动发出后,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上百位读者来电想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其中表达捐款意愿的读者有几十位。
所有来电读者中,77岁的郭先生是年龄最大的,他表示希望为灾区捐赠500元钱。记者本想让他留个名字,但被他婉言拒绝:“不用采访我,捐款就行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应该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手来帮一把。”
“到了邮局我才知道,液体是不能邮寄的。”咨询工作人员之后,50岁的市民王女士焦急地向记者求援。“如果晚报有记者去云贵干旱灾区,我希望你们用捐款替我多买点水送给当地70岁以上的老妈妈喝。”王女士说,她很担心一些老妈妈的孩子外出务工了,家里没有人挑水。
市民写信表祝愿
“团结一心、迎接明天”
“今天一大早,我就从晚报上得知西南旱情持续加重,我想在关键时刻送去我的一点心意,100元钱确实不算多,但我想,能帮一点是一点吧。”蜜蜂张办事处和平新村居民赵新举昨日在打过晚报援助灾区热线后,还骑自行车专程赶到晚报新闻大厦,现场委托记者把100元钱转交给省慈善总会。
在捐款的同时,赵新举还特别写下了“请收下河南人民良好祝愿”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西南大旱灾,牵动所有人;总理到一线,感动大众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灾救灾,造福众生;团结一心,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