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丽君/文 常亮/图
本报讯 昨日,晚报A24版报道了今年67岁的失忆流浪老人吕庆林,与家人离散多年,在大石桥下蜗居两年多,好心市民发出数百封邮件帮老人找家。昨日下午,在二七公安分局福华街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老人的表妹找到了。
老吕认为家人也在找他
昨日上午,吕庆林老人的报道刊发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他的情况。但在众多的来电中,记者却一直没有等到老人家人或知情人的线索。
随后,记者又来到老人的窝棚了解情况。老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告诉记者,在去年七八月份的一天,他去公厕回来,老远看见在他的小窝棚旁边停了一辆黑色的汽车。在车子的右后车窗上面还用白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吕”字,车子停了有一分钟,由于他行动不便没有追上。老吕感觉这是家人还在找他,只是找不到。
民警帮忙,找到老人的表妹
当日下午3时,由于没有等到有价值的线索,记者决定通过老人提供的线索一条一条核实。
吕庆林老人说他的户口在小赵砦,下午4时,记者赶到二七区福华街派出所。听了老人的事情,该派出所冯指导员立刻派人帮记者通过户籍系统查询。当输入“吕庆林”三个字后,系统立刻搜出3个结果,但是没有1943年出生的,只有一位1944年7月8日出生的与其比较接近。民警打开该人的信息,地址信息和老人所说的居住地一模一样。
“找到了!”记者心里一激动,但是再一看老人的户口在2004年又迁入到了南建中街,家庭成员信息中没有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联系方式。不过,顺着这个线索,记者发现原来老人的户口迁到了他的表妹李女士家。在李女士的户籍信息中,民警终于找到了一个联系方式。
“我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现场,记者试着拨打了电话。非常幸运,接电话的正是李爱凤本人,听到记者是为吕庆林找家人,李女士先是一惊,接着表示感谢,说她心里多年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她说,吕庆林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由于妻子是外地人,妻子和孩子的户口一直无法迁到郑州。为此事两口子经常吵架,在上世纪七几年的时候,吕庆林给妻子和两个孩子“买户口”的钱被骗走,妻子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为此事吕庆林备受打击,离开了自己的家。不仅丢了工作,单位的房子也被收了回去。通过打工,他挣了些钱,本想着能为妻子和孩子解决户口问题了,就把爱人、孩子接了回来,借住在表妹的房子里,没想到水涨船高,这时“买”一个户口对他们家来说已成了天文数字。希望再次破灭,妻子再次离开,吕庆林便也离家出走了。
“大概是1992年还是1993年,表哥来找过我一次。”李女士说,那时候因自己家里出了变故,她心情非常不好,给了吕庆林200元钱对他说,“哥呀,以后你别再来找我了”。听了这句话,吕庆林说去找同事弄个落脚的地方,便离开了。“我一直很内疚,怕这句话伤了他的心,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一直没有他的消息,我一直担心他想不开做了傻事。现在知道他的下落,我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今日再去寻找老人的子女
李女士说,家里发生变故之后,就再也没有表哥一家人的消息了,只知道两个孩子都在郑州。“他太可怜了,为了爱人和子女的户口家也散了,希望能尽早找到两个孩子,哥哥能有个安身之地。”
在接下来的寻找中,记者发现老人提供的儿子、女儿的名字并不准确,不过查到了老人的女婿。而老人所说的儿子和女婿都在学校教学,今日,记者将到这两所学校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