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3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文物艺术品3月聚河南
宝贝拒绝挺身而“出”
清华教授博士论文被指抄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王彬彬 意外发现抄袭问题
清华教授博士论文被指抄袭
钱理群称引文不规范不同于剽窃
汪晖

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表示,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反抗绝望》可能确实在使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不能简单称之为剽窃。

现年51岁的汪晖为江苏扬州人,先后从扬州师院和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在《反抗绝望》的序言中,汪晖称,该书写于1986年至1987年间,1988年4月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1990年、1991年先后出版两次,2000年经修订后作为“回望鲁迅”丛书再次出版。王彬彬所依据的就是2000年版。

“鲁迅研究是我个人学术生涯的起点,这一点至今对我仍很重要。”汪晖在新版序言中这样写道。正是这部30余万字的专著,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在鲁迅研究领域,《反抗绝望》是一部不容忽视的“名著”,自出版以来经常出现在中文系教师开给学生的书单中。

王彬彬表示,他和汪晖并不认识,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和接触,发现汪晖著作中问题的过程也颇为意外。“学生做论文的时候经常会引用《反抗绝望》,我觉得有必要看一看,否则指导学生不方便,于是在去年暑假期间看的,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

他还说,去年10月份,他就把《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投给了《文艺研究》,编辑部非常谨慎,逐字核查后才决定发表。

王彬彬说,在《反抗绝望》中,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很明显”也“很严重”。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国意识的危机》等5部中外专著。

王彬彬将汪晖的抄袭手法归为4类。

一是“搅拌式”: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搅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将他人论述的次序做些调整,便作为自己的话登场。

二是“组装式”:将别人书中不同场合说的话,组合在一起。一段话中,这几句剽自这一页,另几句袭自离得很远的一页,然后作为自己的话示人。

三是“掩耳盗铃式”:将别人的话原原本本地抄下来,或者抄录时稍做文字上的调整,没有冒号,没有引号,但做一个注释,让读者“参见”某某书。

四是“老老实实式”:一字不差地将别人的话抄下来,不搅拌、不组装、不让读者“参见”。

汪晖 希望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24日,记者给汪晖发短信联系采访,汪晖回复短信说:“我在国外,现在是深夜。有朋友来信说及此事。我没有看到文章,手头也没有20年前的著作。我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而清华大学中文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系里已有部分教师知晓此事,但几名领导均出差在外,无法接受采访。该工作人员称,汪晖今年1月赴美,目前正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一文的责任编辑张小姐昨天婉拒了记者的采访,她说,《文艺研究》不过是一个发布平台,他们现在不便发表看法。

钱理群 引文不规范不同于剽窃

昨天,针对汪晖被指博士论文存在抄袭一事,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表示,他和汪晖向来走得比较近,以前常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所以对《反抗绝望》的成书过程比较清楚。该书的核心观点,即“反抗绝望”概念的提出,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结果,是立得住的,这为解读鲁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个意义上,汪晖以及该书对于鲁迅研究都是有贡献的,“贡献是大是小可以讨论,但这种贡献不容否定”。

王彬彬从《反抗绝望》中摘取多处文字,与李泽厚等人专著中的文字进行比对,称汪晖抄袭剽窃。钱理群对此表示,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这些文字在引用他人观点时,注释做得可能确实不够严格,但这需要考虑到当年的学术规范远不如现在严格,“在当时看来,只要大致标注出你引用了哪些资料就可以,不像现在,每引用一句话都得加引号”。

钱理群表示,使用引文不够规范和剽窃是两个概念,而且需要考虑当时语境。欧钦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