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悦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闫红:将阅读与生活打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解读荒烟蔓草时代的《诗经》
闫红:将阅读与生活打通
用人生“了悟”《诗经》《诗经》的美与众不同爱情都有美好抒情的一面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

作者简介

闫红,网名忽如远行客、尔林兔等。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

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误读红楼》《周郎顾》《底层男人的爱情》等,《散文》杂志曾推出个人小辑,在《京华时报》《燕赵都市报》《深圳晚报》开有专栏。有长篇小说《刘有余离婚记》,刊登于《作家》杂志。

目前,受邀参与网易策划的网上大讲堂视频节目,讲述明末秦淮八艳的传奇人生。

闫红的新书《诗经往事》从暗恋、执手、诀别、片段、美人五个角度入手,选取《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在读诗经的同时阐释爱情,文笔清新,引人遐想。王蒙这样评价她的文字:“我曾有缘阅读作者的一些散文,写得聪慧精细,洁净空灵。她的文字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魄。”晚报记者 尚新娇

从《误读红楼》开始,女作家闫红一直在用自己特别的视角去解读经典。著名作家王蒙曾评价闫红的语言:舒服,干净,恰到好处。

闫红说,自己的“误读”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受了王蒙老师的影响。王蒙曾说闫红“东拉西扯”的本事跟自己很像。闫红认为,可以把“东拉西扯”四个字换成“触类旁通”,“我觉得阅读并非是把每个字看懂就可以了,还应该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积攒下来的经验与智慧去理解,一句话,将阅读与生活打通。”

《诗经》是一剂“药方”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读《诗经》的?

闫红:年少的时候就很喜欢《诗经》,不记得具体哪一年了,19岁的文章里面有关于《诗经·采蘩》的感悟。这些年来,《诗经》算是我的枕边书,时不时地随手翻翻,也许可以叫做“耳鬓厮磨”。

记者:《诗经往事》从哪几方面入手?写之前有大的框架和规划吗?

闫红:《诗经往事》里,以写感情和感悟为主,前三章写的都是爱情,那个年代里的暗恋、倾慕、辗转、解脱、决裂,以及恋爱中的各种小伎俩……这部分的一些篇章,是我许多年前就想到的,也是最开始成型的一部分。

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的,是其中名为“片段”的那一章,它更多的,是对于人生本质的一些体悟,也是我这两年来,对于人生的诸多思索的整合。

记者:你觉得现代人读《诗经》有什么意义呢?

闫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在温柔与粗粝之间辗转,我们得知,千年之前的心灵构造,与我们的,也没有太多不同。”我所以对于《诗经》有着如此浓厚而持续的兴趣,就因为在里面,我经常能读出我自己。

比如说,在本书的第一篇,我解读《汉广》一诗,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樵夫,暗恋一个女子,他知道自己跟她距离很远,她永远也不能成为他的妻子,但是他并不像琼瑶剧里那么悲痛,从容地帮她劈柴、喂马,送她出嫁。我喜欢这个樵夫求之不得之后,用一种特别沉静从容的态度,保持了爱情的尊严,提升了爱情的质量,也铸就了爱情的永恒。

“也许,有一种爱,只与自己有关,不会随着世事变迁斗转星移而变迁,我只想把你放在我心中,我已经把你放在我心中了,还有什么可以夺走呢?即使你离开,即使你已走得太远,都没有关系,和我自己在一起时,就是和你在一起了。”

在这首诗里,我看到的,是他天阔水长的爱情,不可以泅渡,也无须泅渡,就这样永久相望,明澈的目光有如月光。

时光走到今天,仍然有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恋情存在,就像韩剧的名字《触不到的恋情》,这个樵夫将这种爱情处理得如此优美,甚至有某种禅意,我个人以为,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也都是可以参证、借鉴的。

《诗经》里还有一些诗,跟感情关系不大,比如那首《式微》,很简单: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顾,胡为乎中露。通常都解释为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还有的引申为王室衰微黎侯失国什么的。但是我单从文本上去看,却觉得,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灵魂在为肉体服役。天就要黑了,我们的灵魂想要栖居,却被欲望驱遣在路上,因此灵魂发出这样的感慨:微君之顾,胡为乎中露?要不是为了您老先生,我何至于还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

这样解读,是有感而发,也是一种自省,纵然是现代人,又有几人的灵魂不是在为肉体服役,为了膨胀的欲望而辛苦奔波?

《诗经》里也对这一状况开出了自己的药方: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它提倡摒弃多余的欲望,与生命本身两情相悦。这跟现在所说的“慢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异曲同工。

用人生“了悟”《诗经》

记者:除了查阅资料,《诗经往事》的写作难度在哪里?

闫红:应该是“了悟”。前面也说过,我年少的时候就很喜欢《诗经》,但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知道我很喜欢,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写这本书,就得把我喜欢的原因说出来,这些原因必须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可以是教科书或者辞典里给提供的那种。

有些“了悟”原本就很清楚,比如上面说的那首《汉广》,还有的则很模糊,像《蒹葭》。这首诗我们中学时代就学过,还有很多名家告诉我们喜欢它的理由,但那些都不是我的理由。我必须扪心自问,我的理由是什么。

很认真地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明白,我喜欢的,是那种“恋人永远在远方”的眩晕感。陕北民歌云: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着还想你。这都面对面睡着了,居然还想你!恋爱中人对于亲密度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他不能容忍哪怕一丁点儿的距离。

对于路人甲,有点距离是对的,没有才不对。爱得太深,才会觉得隔山隔水。你想要了解他的一切的急迫与冲动,放大了他身上的未知之处,越想消除距离,那距离越突出,了解他越多,越觉得有更多的不可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你困囿于其中,便有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晕眩。

解读《诗经》的过程,也是慢慢弄懂自己的心的过程,把心里的关卡一点点打开,把那些盲区一个个地穿越。

记者:用历史及当下发生的爱情事件来释解《诗经》,是本书的热点吧?

闫红:是啊,我习惯于用人生与文学相互参照印证,而人生,不就是由一个又一个事件组成的吗?

《诗经》的美与众不同

记者:你的这本《诗经往事》面市前不久,《诗经》在德国莱比锡被评选为“世界最美的书”,你如何解读《诗经》的美?

闫红:《诗经》之美,在于它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只呈上唯美纯粹的感情,它里面还有怨念、纠结、伤痛,而正是这些真实的体验,构成了诗经与众不同的美。

记者:你喜欢读古典还是现当代作品?阅读倾向哪方面?

闫红:我是杂食者,基本上摸到什么看什么,相对更喜欢读史书,毕竟史书中展现了更加真实的人性,远比我们以为得更加神出鬼没。

爱情都有美好抒情的一面

记者:古代女人与现代女人的爱情有哪些区别?

闫红:说实话,我觉得区别不是很大,《诗经》里有死缠烂打的痴情女子,也有很彪悍的,会挑逗男人的热辣女郎,有倒霉遇到“烂桃花”发恨声的,有被负心人抛弃后,大做白日梦,想象自己嫁给别人后,该有多么后悔的。她们心中的千千结,跟当下的女生也很相似。也许,从表面上看,《诗经》里的女子更多一些恻恻轻愁,现在的女生更潇洒一点,不过这些都是表象,我始终觉得,看上去再浑不吝的女人,其实都有她很抒情的另一面。

记者:你以《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来做一本书的书名,对爱情的看法是否很悲观?

闫红:这或者是我跟张爱玲的不同之处,张爱玲这么说时,是有几分悲哀的,可是我觉得,千疮百孔的爱也是爱,只要有真的感情打底,就不怕那些小小的磨损。

记者:你的爱情很《诗经》吗?

闫红:应该算吧。倒不是我的爱情多传奇,实在是《诗经》里的爱情太平实。像《君子于役》里,只是很平淡地来一句“苟无饥渴”?当然《诗经》里也有许多伟大的瞬间,比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我都能感到诗中人心中的欢喜在尖叫,好像漫天的烟花都绽放了。

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

记者:你以为什么样的女子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闫红:想让自己幸福的女子。伊壁鸠鲁的门徒采多罗丝有言: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换言之,我们不幸的原因,也存在于自身之内。

记者:你欣赏什么样的女子和男子?

闫红:像《君子于役》里那种从容的女子,《淇奥》里那种亚光男子。

记者:诗经中用“赠送荑草”来表达爱情于今很遥远了,物质时代的爱情怎么来解读?

闫红:《诗经》里也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式的表达,琼琚还是挺值钱的。其实琼琚、木瓜还是荑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基础,对爱情有信心,任何东西,都只是一种媒介。

记者:你在报社做编辑,写作如何来安排?

闫红:我习惯于在凌晨写作,一个人,新闻还没有更新,MSN上就我一个人,那时觉得天地很大。我觉得白天太闹,像菜市,正好可以用来处理日常生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