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第一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逛清明上河园 赏《大宋·东京梦华》
诗人笔下清明习俗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诗人笔下清明习俗多
祭扫怀古感恩出游折柳放风筝斗鸡思念缅怀

古往今来,涌现了多少吟诵清明节的诗作,它们或伤感,或慨叹,或思念,勾勒出一幅幅民间清明节图景。

本版辑录了描写清明祭扫、缅怀、思念、感恩、怀古、出游的一些诗文,其意也远,其情也深。

节气

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清明是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寒食》

祭扫

清明时,人们外出祭墓,怀念先人,寄托哀思,神情悲哀恭敬、庄严肃穆。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人笔下,清明扫墓祭祖,动情悲凉。

怀古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笃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封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

——(宋)黄庭坚《清明》。雷鸣雨洒、桃开李绽、野田荒冢,诗人因清明而缅怀介子推焚死,触景生情。

感恩

三月清明九月九,冇回拜祖当乞儿。

——福建泉州俗谣。清明节在南方又称为“拜山节”,既纪念祖宗,又得春游之乐。正如俗谣所说,一个人即使在外面多么发达,多么风光,如若不去拜山,族人也把他当乞儿看。可见民间对拜山祭祖的重视。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北宋)欧阳修。言下之意,用丰厚的祭品来祭奠父母,还不如父母在世时用普通的衣食奉养他们。古人认为,老人在世时,满怀感恩,好好奉养,才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美德。

出游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杜甫 《丽人行》。清明前后去踏青,唐宋以来已经风行。那些光艳靓丽的美人们,正是杨贵妃姐妹和侍从的踏青队伍。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折柳

古人相信柳木可以避邪,清明节前后,习惯在门上插柳,头戴柳环之俗。“柳”与“留”谐音,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古代民谚

吏来每败我诗兴,雨作常妨载酒行。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宋)陆游《春日绝句》

放风筝

清明时节扫完墓,就在山间旷野放风筝。随着徐徐春风,将风筝缓缓送入晴空,一线在握,眼望风筝在蓝天飘飞,其乐无穷。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

—— (唐)柳中庸《寒食戏赠》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清)曹雪芹《风筝》

斗鸡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民间古语。在台湾清明节时兴斗鸡,民间饲养一种体大色黑的“斗鸡”,俗称“军鸡”。这首诗描述的就是清明日城乡广场的斗鸡活动。

思念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 (宋)朱淑真《浣溪沙·清明》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元)张可久《清江引·春思》

缅怀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郭沫若为抗日烈士赵一曼题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