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业不就”戳痛“就业政绩”
买房子,不再雾里看花
回避疫苗造假
只会让作恶
变得更容易
网民大会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有业不就”戳痛“就业政绩”
“行政收支透明度为零”背离时代公平

“有业不就”戳痛“就业政绩”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传德批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称“有业不就”、频繁挑选岗位、毁约、岗位资源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3月31日《长江日报》)

此前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有业即就”,无论是修鞋卖猪肉的,还是撑船当球童的,再或者是当掏粪工的,给人的印象好像就是,只要有工作机会的地方就会有大学生,这是“人才浪费”。现在,“有业不就”也令人心痛起来。

“有业即就”与“有业不就”,其实都是就业难问题这枚硬币的两个方面而已。而“有业不就”之所以让官员为之痛心,恐怕更多的原因还在于“被就业”背后的就业政绩思维作祟。在找工作上,相信大学生自身要比相关官员更着急,因为官员起码有一份好工作。官员心痛大学生“有业不就”,但大学生自身定然有更多苦衷和无奈。丁洪先

“行政收支透明度为零”背离时代公平

“2010中国省级部门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显示,全国341个省级部门的行政收支情况几乎为不透明状态。(3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财政透明化所要求的政府行为规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治理结构的再造过程,这必然会受到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阻力。

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这是温总理在谈到财政体制改革时,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因此,面对“省级部门行政收支透明度几乎为零”,必须看到,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实现政府治理的根本。而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更应领悟财政史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要义,否则,就是对时代公平和公共意志的背离。舒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