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和良好行为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家庭教育有哪些好的方式?成功的父母都有什么“绝招”?针对以下几个家庭教育案例,锐林教育的高级教师陈耕给我们作了点评。
晚报记者 唐善普 尹帅
主动减压,孩子学习更努力
“在教育孩子方面,原则性的东西、方向性的东西不能错,要会表扬孩子,及时地纠正错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锐林辅导学校,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的高航的爸爸说:“无论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孩子做什么事情,只要求孩子尽力。孩子在锐林学习时进步很快,但我还是时不时地主动给他减压,比如玩游戏、看电视,但要有时间限制。”
专家点评:家长要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在学,而不是家长学。孩子压力大也需要放松,释压。“玩”的东西不要完全制止而在于正确疏导。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后,就像火车上了轨道直达目的地。
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还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至于什么方法适合自己孩子,则需要我们家长来选择。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透彻的了解基础上才能选择适合的方法,这和教育上的“因材施教”是相一致的。其次,要多去接触孩子,走进他的生活、他的学习、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接纳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鼓励孩子,不妨“有意为之”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鼓励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方式,在我们家里图书、玩具枪、航模等都不是随便给孩子买来的,而是让孩子通过努力来赢得。比如:给孩子设定一个学习目标,每进步一次都有奖励,当然,退步了也有惩罚。孩子知道奖励来得不易,就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外国语初二高分考生严宇桥的爸爸说。
专家点评:家庭教育除了要结合学校的安排外,父母还要有意识地去教育孩子,即“有意为之”。当孩子意识到家长的有意安排时会更加努力学习。比如,在孩子临近大考时,父母可设置一个倒计时牌,让孩子每天来更换,亲历考试越来越近的紧迫感;在考试那天给孩子一个卡通拳头,鼓励孩子考试必胜。
很多教育专家和家长都主张平等地对待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其实家长跟孩子的沟通随时随地都可以。举个例子:每天抽出5分钟,与孩子各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这样,孩子就会把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说出来,家长不仅能巧妙而及时地了解孩子,还能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如果父母能坚持这种良好的沟通习惯,并与孩子交朋友,孩子也会愿意与家长交流。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身心
来自重点中学的李博在学校各科的成绩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在班里的成绩也名列前茅,他的优异成绩是与家庭教育环境分不开的。李博的妈妈说:“家庭必须是和睦的、友善的,充满了爱心的,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心情舒畅,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良好环境。父母和睦,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专家点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爱心和理解要比其他任何技巧、理论和科学方法都重要。情感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用情感陶冶法教育是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必备方式。
父母要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也有困难和挫折,对孩子的失误,我们要宽容,积极倾听孩子的原因分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把父母的爱积极地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