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桶装水运到旱区,倒进露天蓄水池
质疑:不卫生又易蒸发,这是在作秀 力挺:不了解情况就下结论让做善事者心寒
捐助者:村民没处放水,桶还要带回去,只好倒进水池
援助旱区,辛辛苦苦把桶装水运过去,然后,不是放在村民家里,而是倒进露天蓄水池中……这样一张照片近日引发网友热烈争议,很多网友质疑捐水是作秀,甚至怀疑各种捐助活动。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者不了解情况,只看到一张照片就转发和评论,可能对做善事的人不公平。4月6日,捐水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回应说:原因很简单,学校捐了水,村里太穷了,村民们装水的器具都不够,剩下一半的水没处放,而桶还需要带回桂林,所以只好先把水存在村里平常取水的水池里。
网上PK
千余人转帖质疑捐赠是在作秀
3月28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给广西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送去了3000桶水。在事后发表的新闻照片上,有一张是当地群众将一桶桶纯净水倒进一个看上去并不是很干净的露天水池里。
4月3日这张照片被南京电台的主持人姚澜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姚澜质疑说,“这样捐水的啊?!明显的摆拍嘛。我实在理解不了。”
截至6日该微博已被转发1200多次,评论500多条。在跟帖评论中,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是作秀。网友“麦田”说:“倒在大池子里面,水会蒸发渗透很多,且被污染;如果真要回收水桶,完全可以拆分到每个村民家里,然后收桶,而不是这样汇聚在一个大池子里。”甚至有网友就此表达对各种捐助活动的怀疑。
网友“蛮子寨”则猜测:“问题一:为什么要倒出来?水桶有限,作为搬运工具,需要重复使用;问题二:为什么非要倒进这池子,不直接分到村民家里?村民家里缺少大容量储水设备,只能依赖蓄水池……”他还担忧“如果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那对志愿者是不公平,对急需捐助的人们更是不利。”
网下接招
捐赠者说实际效果很好
对网上的疑问,参与了捐水行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胡启明进行了解答。他对记者表示,这次行动非常用心,而且实际效果很好,当地群众确实很高兴,绝不是作秀。
他说,捐的水均为其劳动服务公司纯净水厂生产,总数3000桶,派了两辆大卡车运送。他们是连夜启程,于3月28日凌晨4时许到达里湖乡,由于乡里公路非常狭窄难行,一直到上午9时许才到达懂甲村。到达后,在懂甲小学操场上他们给学生及其家庭分发饮用水。学校附近的村民也带上桶盆等器皿前来取水。分水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才结束。
胡启明说,村民真的是家徒四壁,装水的东西都没几样,路上见到很多没盖的水池,村民说没钱修盖子。
在懂甲小学的操场上就有一个大水泥池子,也没有盖,可装水200吨。因为附近村民的家里能装水的地方都已经盛满,此时还剩下一半的水没分。但他们当天还要返回桂林,山路难行,他们又不能过些天再回到懂甲村拿桶,于是就把水倒到水池里。照片上壮观的倒水照片就是这时拍下的。
胡表示,虽然这个池子看上去不是很干净,但平时村民就是在这个池里取水饮用的。据他们事后了解,不少住得远的村民第二天才来到这个池子取水挑回家。“这次活动真的帮到了村民,不是作秀。”
对于网上的质疑,胡启明并不生气,他认为误解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质疑是网民的正当权利。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