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1版:星博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围脖”秀
每日大看台
“本山号”就是
赵本山的经济适用房
《非诚勿扰》
夸张的社会漫画
首例假唱案 咋专挑软柿子捏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非诚勿扰》
夸张的社会漫画

《非诚勿扰》

夸张的社会漫画

□韩松落(专栏作家)

新闻背景:《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最近,各卫视推陈出新的多档情感类综艺节目在荧屏“火拼”激烈。与此同时,关于《非诚勿扰》中一些嘉宾是“托儿”的质疑和指责也“烽烟四起”。有专家指出,若以“真实”之名来行“表演”之实,那就是一种缺乏诚意的愚弄,最终只能是失去观众。不过,坊间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即合理,《非诚勿扰》的火爆,自有它的道理。

如果有一个电视节目,能把经济、民生、时尚、欲望、隐私、亲情等元素一锅端,那么,这个节目绝对不是新闻类节目也不是电视剧,而是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个相亲节目之所以得到了大于一个相亲节目的关注效应,全因为后面有整个时代在衬底。

还不那么狂躁的上世纪90年代末,《玫瑰之约》等节目还真是定位于相亲与交友,并没负担这么多的话题性。所有参加者努力表现的,还真是自己较为美好的一面,粉饰之,润色之。而《非诚勿扰》却略为复杂,它其实是漫画化的社会现象展示台,它不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剩男剩女,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凡事一定要强烈到一定限度,才会触到人们的G点,《非诚勿扰》鬼使神差地找到了这个限度,触到了这个点。

有演艺前科的男女,被选出来进行搏杀。也唯有他们,才能够胜任这么高强度的、夸张人性的展示。马诺、潘奕、夏燕等人,被分派了角色。你,拜金女;你,胸大无脑女;你,浅薄的富二代。所有人心领神会,马上入戏。观众在知道他们与演艺界有染之后,也并不真正计较。更多观众在意的是他们所代言的话题的真假,以及与时代背景的紧密度。设若有个刘慧芳式女性(即便身世完全属实),征求一名愿意和她一起抚养弃婴的男士,一定会在几集内被轰下台。

《非诚勿扰》就像一场浓烈的戏,看似去掉了脸谱,其实恰恰是戴上了脸谱,但唯有如此,才能提供给人们消费、投射、参与的狂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