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拜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客家人祖根在中原
龙文化在西太山起源
小樱桃学黄帝文化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客家人祖根在中原
在一次次中原文明向南迁徙的过程中形成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是五帝之首,上古三皇五帝的谱系架构以黄帝为中心。为了获得正统文化的认同,后世的帝王们,甚至入住中原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首领都称自己是黄帝的后代。在一次次的朝代更迭中,“升级换代”的中原文明不断向南迁徙,而抱守着远古汉民族传统的“客家”,就产生在一次次中原文明向南迁徙的过程中。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向我们讲述了“客家”的来历。

“五胡乱华”后出现第一批客家先民

西晋末年,中原王朝16年的“八王之乱”,社会动荡,致使中原王朝迅速衰败,形成庞大的流民潮。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和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纷纷割据控制了整个淮北及中原各地。八王之乱后的“五胡乱华”,引发了巨大的流民潮。中原士族、流民为躲避战乱,南迁江南,一部分过长江继续迁徙到浙江、江西、湖南,这就是第一批客家先民的形成。

唐宋年间客家先民又多次向南迁徙

唐末,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黄巢的义军自河南西南二道进掠淮南,又转而攻入浙东,进而掉头走江西北、中部,直抵福建西、中部,再又转江西、出湖南,打到广西东部,又南下广州,转而退至湖南再出湖北,扰安徽,渡淮水,攻洛阳,占长安,把大半个中国搅得天翻地覆。为躲避战乱,沿途百姓纷纷逃亡,中原民族和已逃至江南的客家先民再次向南迁徙,又形成了新的客家源流。

唐末之后,客家逐渐发展壮大。至宋代,客家已发展到横跨闽、赣、粤三省的广大地区。公元1127年灭亡。南宋的建立,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民潮。中原人民不愿做亡国奴,跟随宋高宗赵构逃避金军,向南奔逃,此次迁徙,江南客家人又增加了新的血液。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入侵、南宋一再向南转移,客家人再次随之向东南迁徙。

中国东南部的繁荣离不开客家人的功劳

元灭明立,硝烟再熄,中国的东南在客家先进文明的带领下立即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观念上,都呈现出过去从未有的新气象。尤其是沿海地区,民营的纺织、造纸、制瓷、冶铁等手工业部门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当时无论经济,还是思想上,当时的东南一带,是完全走在世界前列的。 晚报记者 邢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