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1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韩寒“被韩”
一语激起千层浪 麦家:网络文学99.9%是垃圾!
《三只小猪》来郑“盖新房”
夜社火舞出“天下太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三门峡非遗普查有重大发现
夜社火舞出“天下太平”
民间妇女秧歌队在表演九莲灯舞。

□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周甬/图

12日晚,陕县菜园乡上窑村小学里灯笼高挂,锣鼓锵锵,在满天星光下和浓浓的夜色里,几十位村民身穿大红大绿的演出服,踩着鼓点表演了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夜社火,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三门峡市在去年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时的一项重大发现。

顶灯也叫“和尚点灯”

据现场主持人、当地村民张芳国介绍,夜社火主要由顶灯和九莲灯两种民间舞蹈方式组成,主要在每年春节期间和正月十五进行表演,不久前阴历二月二十五庙会期间,他们也进行了表演。其中顶灯的起源,据说是和尚送客人时,手持蜡烛,但送至门外又要双手合十辞拜礼,无法同时兼顾,而想出来的一种方法,所以也叫“和尚点灯”。还有一说是农民晚上推磨,灯光离得太远看不清楚,所以一些心眼灵活的人把豆油顶在头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据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明清时期顶灯演变成民间舞蹈后,主要用于舞台演出时,演员换装间隙,为避免冷场而插入的逗笑节目,由于动作滑稽、诙谐风趣而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原来只是男人玩耍,后来发展到女人也喜好这一舞蹈形式。12日晚,30位表演村民中就有很多是妇女。其中50多岁的刁群果更成为新一代的顶灯传人。而62岁的张定锁告诉记者,他5岁就跟着爷爷学会了顶灯,但在1969年以后就几乎不再进行表演了,自去年三门峡进行非物质文化普查后才又再度出山进行表演,并开始教授同村村民。“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学,但这种表演并不好学,得从小就练。”

“夜社火”与民间社火有渊源

九莲灯的渊源也有两种,一是陕县张湾乡有九朵莲花山,是大禹治水时九个姑娘为堵缺口而献身,最后化作的九个山头,状如莲花,后来人们就用九莲灯这一形式来纪念她们。二是菜园乡上窑村张姓农民祖上有弟兄九人,为庆祝其耄耋老人寿诞,每人持一朵莲花灯在老人面前起舞,赢得老人欢心,后代延续这种形式为老人祝寿,逐渐演变成舞蹈“九莲灯”。

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陈高峰表示,三门峡市“夜社火”与民间社火渊源极深,但又不尽相同,演出场景、时间、人员组成独具特色,对研究民间社火的构成与类型有一定价值。二是舞蹈动作,原始古朴,粗犷奔放,张力极强,对丰富民间艺术宝库,借鉴其艺术形式,有一定的意义。三是传统舞蹈,新颖奇巧,很受农民欢迎,有自娱自乐、构建和谐,体现农民个体价值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