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民大会堂
“骷髅死”好似一面哈哈镜
权力的威仪
从来不是靠排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骷髅死”好似一面哈哈镜

河北唐山荷花坑劳教所一名叫董雄波的学员,因患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且被要求从事体力劳动,导致健康极度受损,于4月9日在保外就医时死亡,年仅37岁。身高1.80米的董雄波死时体重35公斤,全身皮包骨头,就像一具骷髅一样。(本报今日A28版)

犯人的权利保障如何落到实处?

笔者想到了两年之前的李大伟和张伟。2008年11月,听到自己被判决18年有期徒刑时,19岁的北京市顺义县农民李大伟长舒了一口气,两次抢劫,他为的就是这一刻,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钱治疗所患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样,张伟刚刚刑满释放,却因为无钱看病又萌生了回监狱的念头,继而他强奸了一位妇女……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监狱中的免费医疗。因为和欧·亨利作品《警察与赞美诗》情节相似,于是被称为“中国版赞美诗”。

问题是那么简单吗?在河北唐山这例“骷髅死”里,我们不仅没有看到犯人对警察唱赞美诗,相反,犯人或学员们还可能遇到有病不给看的情况。

我们常说,犯人也是人,犯人也有权利,也应该享受这个国家的所有公共资源。这话固然没有假,可真话也得具体到真实的环境中才能见得分晓。监狱本就是让有罪者忏悔、改造、劳动、赚分、减刑的地方,很多法律赋予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权力的赋予或施舍才能够得到。

“骷髅死”是一面镜子,确切来说,是一面哈哈镜。在镜子里面,我们看到了监狱里一些正常状态——犯人权利的弱势与贫瘠。

济北南

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高墙内

无意揣度高墙之内发生了什么,也不忍根据亲属的描述想象可能的一切,我们所确知的是劳教所中的董某有着怎样的瘦削与憔悴。形似骷髅的身体,明白无误地说明了里面的冷酷与曾经的痛苦。就这样,尽管事件没有最终定性,尽管只报道了家属的说辞,公众还是愤怒不已。并不是我们太易轻信,实则是有太多理由不得不信。

躲猫猫死、噩梦死、吃饭死、喝开水死……每个离奇的死法,背后都沉淀一段丑闻。一次次“被雷”之后,公众对监狱内的冰冷已然有所感知。

无论劳教所、看守所或者监狱,其本质上都是实现正义的国家机器。剥夺罪犯自由,最终目的是使其对罪行负责,并最终将他们改造成守法公民。即使劳教所与监狱有权实施惩戒,也应该遵从罪刑法定的司法原则,不施加多余的重压。从来没有法律规定罪犯必须带重病劳动,从来没有劳教所有权让罪犯连续工作十天而不休息。在一个本该践行法制精神的地方,此类事件不仅暴露了社会的暗面,更是亵渎法制之尊严。

高墙之内,尽管公众关注的目光从未离开,但驻足的对象往往是悲剧后的痛果。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公共视野却鲜有触及。正在服刑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相当多时候并不在我们的考量范围。但一个理性而温暖的社会,终不该容忍那群人在你我的目光之外遭受不幸。更多地关注高墙内那块天地吧,这关乎一个社会的正义性建构与实现。然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