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杨宜锦/文 周甬/图
一块白布上面,用树叶摆放出不同造型,然后经敲打之后,树叶的脉络就清晰地印在了白布上,并组成了漂亮的图形。这就是三门峡市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植物叶子锤锻印花”工艺,这种印花工艺所使用的植物叶子也是当地一种俗名为“嵌棒棒”草的嫩叶,由于流传地域较为狭窄,目前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急需挖掘抢救。
三门峡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陕县大营镇峪里村的李锁川无意中听本村84岁的村民乔改苗说起,自己会“植物叶子锤锻印花”工艺,并为他亲自制作了一块很小的花布。但没想到不久乔改苗就突然去世。后来在陕县西张村镇进行普查时,又听说当地农民也有用“嵌棒棒”草染布印花的,其说法与做法与乔改苗完全一致,后来工作人员便找到了民间艺人朱秀云,当时朱秀云当即就从自家房后采摘一些“嵌棒棒”草,当场进行示范,三门峡非遗普查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记录。
陕县的土布印花工艺主要有“扎染印花”、“雕版豆面涂糊印花”和“植物叶子锤锻印花”三种技艺,其中“植物叶子锤锻印花”是此次普查中新发现的。经锤锻,“嵌棒棒”的叶脉纹路便会印到白布上,接着村民们还要把黑矾用热水化开,按照印在白布上的图形进行涂描固色,最后再进行纯色浸染。4月12日,记者赶赴陕县峪里村李锁川家看到,这种工艺印出来的花布,花样呈暗红色的叶脉纹路,十分朴拙美观。这种印花工艺只能使用当地独有的“嵌棒棒”这种植物的叶子才会永不掉色,艺人朱秀云曾用胡萝卜缨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进行尝试,但都不成功。而这种当地人称为“嵌棒棒”的植物在当地极为常见,村民的房前屋后便有不少。
据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陈高峰介绍,扎染和雕版印花,全国各地较为普遍,贵州少数民族最为擅长,但“锤锻印花”目前闻所未闻,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它利用植物印花技艺,既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又具有环保生态利用价值,在民间文化审美上独具匠心,因此价值巨大。但现在是不是只在陕县一带存在还很难下定论。现在作为抢救保护的第一步,已经用现代设备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记录保存,下一步将逐级申报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