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相亲了吗?”电视选秀悄然退烧之际,荧屏成了电视相亲的天下,而全民皆相亲更是成了2010年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大上星卫视一周中播出的相亲节目就多达7档,这还不包括群众基础很扎实的地面频道,更夸张的是,现在连个别嗅觉灵敏的电台也扛起相亲大旗,推出电台版相亲节目。各大电视台都在争当红娘的兴头上,前天,由浙江卫视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相亲大会在西湖边举行。
爆点一:是闪友不是相亲 “按剧本来演”是致命打击
相亲大会很火爆,更火的是遍地开花的电视相亲节目。而在全国上星卫视的众多相亲节目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最火。面对诸多争议,前天三大节目的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的采访。
“《非诚勿扰》不是相亲节目而是新派交友节目,它更接近情感真人秀!”江苏卫视品牌推广部主任刘原“纠正”《非诚勿扰》的节目类型。《非诚勿扰》绝对不是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所有的东西都是设计过的,是以轻松搞笑为诉求,但我们希望《非诚勿扰》是一个展示人生的舞台,让多种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通过这个平台展示。”
《我们约会吧》制作人刘蕾也反复强调,所做的节目绝不是相亲而只是交友节目,“相亲是做不到的,电视台不是婚介所。”
《为爱向前冲》制片人陈佃认为,自己的节目更像是个谈话节目而非综艺,“可以看到社会众生相,真实是第一位的。我最担心的是,同类节目找‘托’或像有些报道说的是‘按剧本来演’,这样对这类型无疑是致命打击。”
爆点二:嘉宾里不少关系户 有钱人千千万,有话题的才珍贵
无论是《非诚勿扰》还是《我们约会吧》,节目的设置都高度雷同——一名男主持,以及若干固定数量的女嘉宾和男嘉宾。那么,这些嘉宾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约会吧》制作人刘蕾表示,基本上来自网络报名,也有热线报名或朋友推荐。仅上周报名人数就达11700多人,平均一天超过1000人。言下之意根本不需要“托儿”。
不同的是,话题不断越骂越红的《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则都是“关系户”,主要由专业的合作婚介所会员及与电视台有战略合作的地方平媒推荐的人员组成,这个节目很看重“推荐”,像《相亲才会赢》里的“丁桥男”沈勇也是“推荐”才上的节目。刘原表示,在嘉宾的选择上很注重“话题性”,有钱人千千万,有话题的才珍贵。
《非诚勿扰》让马诺走红
爆点三:上节目包住不包路费
“关系户”也分档次的
马诺“拜金”成名工作机会暴增,被疑是“托”;张中媛“刻薄”成名,上完《我们约会吧》又上《快乐大本营》,被疑是“托”;沈勇一上场就被众位女嘉宾集体“开骂”,被疑是“托”;何润东上《非诚勿扰》,被疑是托……但是事实证明,“关系户”也分档次的。相比之下,沈勇的待遇就算是“关系户”中最高的了,制作单位不仅提供住宿,他和老妈往返路费也全包了。
刘蕾表示,所有的男女嘉宾一律不提供往返路费,但包住,“住在一起方便管理以及节目的制作。”
爆点四:不可忽略的设计因素
“吸引眼球”的元素一定要多
和一部好剧一样,好的节目“吸引眼球”的元素一定要够多。有沈勇的那期《非诚勿扰》关注度很高,其实这就是“设计”的结果。
为节目好看,《我们约会吧》对女嘉宾的选择虽没职业和学历的要求,却更注重层次搭配。刘蕾透露,每场都会安排个性和表达方式有差异的女嘉宾上场,“节目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希望出现一台子都是说脑残的话,或一台子都很知性或很琼瑶的声音。”
节目的剧情也设计过?刘原表示,绝对没有准备“剧本”,她还以沈勇妈妈上场为例,“当时根本没想到沈勇妈妈会上场,但节目录制前有问过她是否愿意上场?她说的那番话更是真的没想到。”或许真的没有“剧本”,但王家卫没剧本也能拍戏。 蔡舟舟
全球同类节目皆有“托”
随着对于节目道德尺度、真实程度的质疑和指责,有一个问题亟待厘清——在相亲真人秀诞生较早的西方,节目本身在操作手法上是否如中国一样,存在作假、炒作的现象?
打造出《带我走吧》等约会节目的英国FremantleMedia公司中国首席代表邢文宁介绍:“其实,越是发达的国家,节目里的托越多。不是说他们结过婚或者其他什么,应该说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来交友的,但是同时抱有其他目的,比如要出名。以日本为例,可能在一个节目的30个嘉宾里,有28个是托,但是这种托,是一种开放式的,是观众都知道的,大家把这当作一档娱乐节目来看,附带有一些相亲的诉求。但是,不能伤害到人,无论嘉宾还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