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奉献爱心路上,
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玉树大地震后,香港义工阿福为了抢救他人不幸遇难。经媒体报道后,平凡的阿福成为路人皆知的英雄。
一位资深香港义工说,其实他们走遍了中国内地的贫困山区,但少有人知。阿福的事迹,勾勒出一个活跃在内地却又极其低调的香港义工群体。
”
“
阿福生前的好友赵林曾开玩笑地问阿福:“你身体不好还上高原,万一死了怎么办?”
阿福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他为了救孩子死在玉树
45岁的黄福荣被熟人称为“阿福”。
4月14日玉树大地震发生前,阿福正好在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强震突然来临,孤儿院的楼房倒塌了一半。
孤儿院周副院长回忆称,地震后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有3名孩子和3名老师没跑出来,阿福立即回去救人。
随后,3名孩子和1名老师被救了出来,却突发6.3级余震,阿福不幸被后续倒塌的房子掩埋了。
每年花一两个月做义工
一夜之间阿福闻名全香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网上撰写以《香港的光辉榜样》为题的文章,深切哀悼阿福。
4月18日21时10分,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的灵柩被盖上鲜红的香港特区区旗,香港政府将无上的荣光给予一名普通的义工。
平时,阿福在香港是一名货车司机,每月薪水只有1万多港元,由于患有严重糖尿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但他坚持把钱节省下来做公益事业。
2002年,黄福荣独自一人用7个月时间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这一“中国式阿甘”的举动筹到了不少善款,也让阿福发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阿福的姐姐黄月秀说,从此阿福每年都花一两个月时间到内地做义工。
高中课程有“义工”内容
阿福走了,但是阿福的精神却留了下来。英雄阿福出现在香港,并不是偶然——这与香港“逼”着人人当义工的环境息息相关。
阿福成长的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香港义工发展的黄金期。阿福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童年时光,也埋下了帮助他人的种子。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总干事钟媛梵表示,香港义工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义工和义工团体都来自民间。
上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不稳定,香港政府发现很多年轻人对香港社会缺乏归属感,需要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因此政府大力倡导,加快发展。
去年,香港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在通识课程中加入了社会服务的内容,鼓励全香港的高中生都去做一些义务工作。目前的香港更是发展到“逼”着人人做义工、把做义工培养成香港人生活习惯的阶段。
钟媛梵说,香港回归后,香港义工与内地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许多市民都想到内地服务。
能为孩子们做些事情,是香港义工阿福生前最大的快乐。(资料图片)
香港义工足迹遍布内地
陈小锦是一名普通的香港女性,她是一个义工组织的主席。她所领导的这个义工团队,是香港多如牛毛的民间义工组织之一,极其普通,但也极具代表性。
“其实在香港,有万名会员的义工组织并不算大,规模大的有几十万人。”陈小锦说。
该义工组织由陈小锦等普通香港市民于2000年自发组成。陈小锦说,许多香港义工去内地服务都通过民间渠道联系服务点,这也是香港义工足迹遍布中国内地许多贫困山区但鲜有人知的原因之一。
没有一个人会中途退出
江育文是一个义工组织的成员,负责义工招募。江育文说:“每次都是在网站上挂出一些招募广告。一次招募10人,面试会来30~40人,都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女孩多一些,好像香港的女孩更喜欢公益事业。”
面试通过后,这些人员要自己支付前往玉树每人5000元港币的费用。“面试时也有人会打退堂鼓,但一旦交了钱之后,就没有人再退出了。面试通过后,所有的人员要进行6周培训,让他们了解青海,知道如何准备整个行程。”
陈小锦每次带队去玉树,一般都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宁,因为深圳的机票价格比香港便宜。然后包一辆汽车坐16个小时,从西宁赶到800公里外的玉树称多县。“路很不好,时速才20公里。一路上,很多时候都要大家下去推车。”
从小培养孩子的助人理念
该义工组织的宗旨,其中有一条就是让儿童和青年成为关怀社会的一群人,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助,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
该组织的资深义工黄进光说,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这种理念,等到他们长大后,再把这种理念传给下一代。
义工江育文说,现在的香港年轻人都愿意去内地做义工。“只要经济上许可,自己有时间的话,他们都会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帮助人很开心。”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