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漂泊在郑州的大学生
有谁读懂了你的感慨
一墙
保安向轿车敬礼
加深了
贫富差距的鸿沟
网民
大会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墙

之隔……

北京警方25日在大兴区老三余村召开现场会,试点推行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管理模式。按照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警方联合政府部门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并封闭一些不常用的路口。(4月26日 《新京报》)

警惕的眼神为谁而设?

不可否认,城乡接合部是治安多发地段,也是治安难管地带,警方加强管理,增设岗亭,加强巡逻,将对当地治安的好转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建围墙的做法,却让人无法接受。

村落是开放的,固然需要管理,但不一定是封闭式管理,即便是封闭式管理,难道一定要建围墙?

如何治理城乡接合部,的确是个难题。但在我看来,管理者是不能用警惕的眼光看着住在城乡接合部的每一个人。

封闭式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歧视,也造成一种人为的割裂。而高高的围墙也将成为社会巨大裂痕的一个有形的标志。高高的围墙虽然不能使外来人口的身体进入北京,但却将阻挡他们真正融入北京,尽管他们从来不曾真正融入过北京,尽管他们或许都未曾想过要融入北京。

在我看来,除了加强管理,更要做好服务工作,更要整治好环境。这比建高墙重要得多,也有实效得多。晨风

拿什么稀释

围墙背后的焦虑

一道隔离的墙其意义等同一道过滤风险的门。墙外的人望断高墙自生畏惧,墙内的人也可图个内心安稳。一道围墙背后,社会安全与心理隔阂共生。

从现场照片窥知,居民进出村庄不仅要接受出入证检查,更有朝六晚十一的进出时间限制,其形式与备受诟病的封闭式学校管理有得一拼。且不说这种时间段限制会否与居民的工作、生活时间安排发生冲突,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就算是每日拿着出入证被警方上下打量,也难免生出“天天被怀疑、日日被盘查”之感。有网友就说了,能不能让生活在城中村的人们,感受到如居住于设立围墙的商品房小区般的尊重?

人们之所以为这道墙而纠结,其真意可能并不在于这座有形之墙的建立,而更多在于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无形之墙的延伸,这些藩篱也许才是人们对围墙心生焦虑的根源。李妍

围墙内的“倒挂村”

建围墙、安街门、封路口的举动,很明显是针对外地人来的。人家说得很明白,抢劫的、犯罪的、杀人的大多都是那些外地人。

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09.2万。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3个北京人里就有1个是外来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实际上已经成了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可否认,这种对“倒挂村”进行封闭式管理的模式是有效的。因为现在的城市小区都在采用这样一种模式。但与城市小区不同的是,这种专门针对流动人口过多而出台的措施,则明显带有傲慢与偏见的味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既然是一项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就应该由这个自然村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而不是少数本地人来说了算。

层层关口的背后,恰恰是一种城乡二元体制的最好写照。封闭管理对于警方或者社区来说,可以作为一项创新之举大肆宣扬,可对那些流动人口来说,无疑是给他们本来就脆弱的心灵上撒盐。关东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