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9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版“潜伏”:把情报藏在狗尾巴下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版“潜伏”:把情报藏在狗尾巴下
这位老人10岁就开始传递情报,还领导过孤儿院“夺粮斗争”

昨天,84岁的张守勤来电:“前段时间我天天看电视连续剧《潜伏》,每次都很激动,因为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做红色情报员的经历,我想说出来,行吗?”

在他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郑州老人。

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柴琳琳/文 晚报记者 常亮/图

张守勤和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第一次送情报

组织游行示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河南省西华县。

按照上级的部署,豫东特委地下党员沈东平、王子英正在酝酿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组织农民联合起来游行示威、粘贴宣传标语。

如何把消息传递出去?

这个任务,落到了当时年仅10岁的张守勤的身上。

“我把一个个情报,藏在自己的鞋子里、裤腿里,跑到枣口、肖红、朱湾等村庄的农民协会,送给协会和各联络点的负责人,告诉大家游行示威的时间和地点,组织统一行动。”

张守勤说,因为自己年纪小,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所以传递情报的任务得以很顺利完成。

在游行示威当天,参加的学生和农民弟兄格外多。身穿母亲亲手缝制的紫花布童子军新制服,手举小红旗,年龄最小的他走在了最前面。

游行示威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走遍了西华的几十个村庄。

直到今日,74年过去了,当年游行示威的情景一直牢牢印在张守勤的脑海中。

情报经常藏到狗尾巴下面

这次传递红色情报成功后,张守勤丰富了经验,从此,他开始了情报的传递工作。

如何既传递情报,又保证不让敌人发现?

在前辈们的帮助下,张守勤使用了各种方法:当时为了方便传递情报,他们特意养了一只狗。在外出送情报时,经常把写有情报的纸条藏在狗的尾巴下。

“听过鸡毛信的故事吗?那上面的小情报员是把情报藏到了绵羊尾巴下,避过了敌人的检查。我们这种方法,也算得上是翻版‘鸡毛信’了。因为敌人对这些小动物是不会过多关注的,更不会想到情报会藏在狗的尾巴底下。”

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小小年纪的张守勤每天都紧绷着神经,除了必要的查探情报外,白天轻易不敢出门,经常是晚上出去联络同志,活动活动,而且睡觉从来不敢脱衣服,因为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必须立即搬家。

“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夜搬过两次家。”张守勤说。

孤儿院内发动“夺粮斗争”

最难忘的一次“潜伏”经历,是他带领县救济院孤儿们开展了“夺粮斗争”。

西华县救济院,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福利院,里面住的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

按照当时救济院的伙食定量规定:每人每天1斤小米。

“可是,当时的院长孙景贤是个国民党顽固派,他为了贪污,就不顾孤儿的死活,克扣孤儿的伙食费。”张守勤说,“他发给每人每天就三两小米,每人每顿只能合半碗米汤。”

克扣的直接结果是,救济院里的孤儿饿死饿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在了解到救济院的实际情况后,豫东特委地下党特别指派他去开展一项旨在解救孤儿的行动。

进入救济院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一方面和救济院的孤儿们一起,悄悄地通过割野草、织草席卖钱,解决生活问题,一方面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让外界知道救济院孩子们的困境,引发社会关注。

一天,以煽动学生闹事的罪名,张守勤被孙景贤的打手们打得浑身是血。

也正是这次流血事件,被地下党县委书记王子英获悉,并向国民党提出抗议,要求增加孤儿伙食。

迫于社会压力,孙景贤不得不增加了孤儿院的生活口粮。

1940年,他来到了郑州地区,正式参加了抗日游击纵队。

现在84岁的张守勤老人已经离休在家,每天看看报,读读书,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那段惊心动魄的“潜伏”经历仍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令他永生难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