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9版:亚冠联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第一次,不只是用来记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第一次,不只是用来记忆
征战亚冠成为中超史上最差
建业需要总结哪些经验和教训?

征战亚冠成为中超史上最差

建业需要总结哪些经验和教训?

6战3平3负积3分,排名小组倒数第一。河南建业队就这样结束了本队的第一次亚冠之旅。每个“第一次”总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若干年后,人们依然会对建业队的此次亚冠征程记忆犹新。而对于一家有着打造“国际化的百年老店”的俱乐部来讲,对于一支有上进心的球队来讲,这次的经历决不能只是被作为记忆去“珍藏”,作为历史去为后人讲述,而更应该当做财富去珍视,令其成为建业队第二次、第三次征战亚冠的资本。

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述评

成绩:史上中超最差

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上战绩不佳原本就是一种“正常情况”,不过由于小组4支队伍中往往会有一支“鱼腩部队”,所以小组垫底的次数并不多,此前也只有2007年的上海申花和2009年北京国安有过这种成绩。

即便如此,京、沪两队在小组赛中也都曾经取得过胜利。而此次建业队却是6场比赛中仅仅收获了三个球,收获了三个平局,尤其是在和公认的最弱球队新加坡军团的交锋中仅仅是1平1负,确实是“史上最差”。

虽然难堪,但从俱乐部到球队大可不必因此背上沉重的十字架,相比之前参加过亚冠的中超队伍,无论是在顶级联赛中待的时间、球队的实力、板凳深度、国际比赛的经验等各方面,建业队都无法相提并论。征战亚冠之前,建业队绝大多数队员的国际比赛经验都几乎为零,最终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需要用这个“史上最差”来时时让自己警醒,方才能够继续前行。

软肋:经验非常缺乏

比赛前,俱乐部副董事长杨楠曾经表示:“比起其他对手,只有我们是第一次参加亚冠联赛,经验是最少的。”由于和新加坡军团分在一个小组,使得外界对于建业队也普遍持乐观态度,这个说法并没有太被重视,而现在再回顾整个征战历程,除却自身实力之外,建业队确实在经验上吃了大亏。

且不说日、韩两强,单从和新加坡军团队的两场交锋看,建业队的软肋便十分明显。军团队自忖实力不够,便给了自己准确的定位:从建业队身上拿分。双方首回合,军团队坚决“老虎不出洞”,成功拿到一分,并给人留下了“完全没有反击能力”的印象。即便是没有如愿战胜对手,但建业队更多地将其归结为运气使然。然而再度交锋时,对方一改之前的疲软,通过两个定位球取得胜利。

并不能否认建业队的进取心,在客场逼平大阪钢巴之后,球队高调将对水原三星的目标调整为“取胜”,然而在经过了半场的对攻之后,建业队已经是有心无力,最终完败。

回头总结,如果在同新加坡军团队的比赛中有更多的耐心,对对手的战术有更充分的估计,在同水原三星的比赛时能更明确自己的位置,坚决地打防守反击,结果也许会好得多,至少悬念不至于早早消失。

瓶颈:双线作战能力

和其他中超球队一样,建业队双线作战能力亟待加强。

主教练唐尧东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平均四天一场比赛的频率,对队员的消耗特别大,体能严重透支。”

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却不能当作一个借口。

事实上,无论是新加坡军团、还是日、韩两强,在同建业队交手时国内联赛均已经开赛,而建业队真正进入双线作战的情况,已经是第三轮主场同水原三星的比赛后,这时亚冠小组赛已经赛程过半。

放眼世界足坛,任何一支强队,都要面临双线、乃至三线作战的压力,只要建业队还有成为强队的追求,就绕不开这样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必须在增加板凳厚度,提高训练质量、调整队员状态、挖掘球队潜力等多方面下大力气。能够尽快突破这个瓶颈,建业队跻身强队行列的步伐就会大大增加。

收获:见识日韩足球

在谈到亚冠经历最大的收获时,唐尧东说:“队员体验到了亚洲一流球队的实力,得到了锻炼。在传接球质量这些细节上,我们和对手有明显差距。”

而从积极的一面看,通过这样的交锋,让队员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同强队的差距,更真实地明白自己的差距。其实对建业队来讲,能和水原三星、大阪钢巴这样的亚洲一流强队真刀真枪地对抗,原本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认真从这种交锋中吸取经验教训,汲取营养,对建业队的未来大有裨益。

更难能可贵的是,最后一场比赛,在出线无望的情况下,建业队依然毫不放弃,在补时阶段打进扳平一球,用行动捍卫了尊严。这种态度,也让人看到了建业未来的希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