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那满头黑黑的秀发
蔬笋气
楼上楼下的阳光
不一样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蔬笋气

周末无事,不想作文,懒得读书,就歇着。躺在阳台的椅子上,看看远方的女人,看看远方的树。到了我这年纪,说来真是悲哀,许多东西都只能作壁上观了。

楼头的蓝天像个藏青大碗,倒扣着城市。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又忍不住翻开了闲书。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记: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蔬笋气”三字甫一入眼,清气上行,顿觉妙极。兴许以前也看到过,却没体会出好,人的趣味也是闪烁多变的。

这风雅且带着山野情怀的三个字,从一本泛黄的旧书里,与我邂逅相遇,让人恍惚间仿佛触摸到了宋人的体温。蔬菜与笋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它们散发的气息让我不能自持。

蔬笋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是特定的林下风流,我大有好感。不过我大有好感的,无关内在的境界,主要是语言组合之后的风味。

小时候,我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每到夏天,他们常常抱着被子去后山的草棚里睡觉,因为山坳里种了很多玉米、豇豆、扁豆、青菜、还有红薯。那时候动物猖獗,月黑风高夜,需要拿着竹梆不时在地边敲上一通。

“挨枪子的獾子哦,你来,老子把你打死;发瘟的野猪——”

爷爷猛烈地敲着破脸盆。刺耳的金属音,在山边袅袅,然后一切归于安静。对面山脊有几道黑影窸窸窣窣,不知是獾子在逃跑,还是野猪潜伏了下来。

这时候,我总要醒来,睁大眼睛看着沉沉夜色,只见下弦月慢慢从山嘴边升起来,一些树木花草的剪影朦胧浮现。浓烈的植物气息扑鼻而来,有野花的香,有蔬菜的香,还有玉米禾子特殊的青气。各种大自然的味道拥挤着飘进草棚,头顶,枕畔,到处是野外的气息。我轻轻地呼吸着,一缕锋利的凉意从鼻到肺,刺入体内,显得干净美好。

那是种青春的气息,属于夏天的青春气息。

而到了秋天,这种气息则变得浓厚而富足。一颗颗硕大的白菜,一块块碧绿的萝卜,一簇簇杂生的大蒜,紫茄子,红辣椒,青豇豆,黄南瓜,它们散发的味道在野外肆意漂浮,尤其在炊烟袅袅的傍晚或秋风清凉的早晨,打开窗子就可以闻到蔬菜成熟的气息,那是来自时间深处的奇香,在隐跃之间,利于轻吸,不宜猛嗅。

宋人方岳写过一首《熙春台用戴式之韵》的七言,诗是应酬之作,写得一般,我也懒得抄了,不过第三句“有蔬笋气诗越好,无绮罗人山更幽”,倒很有见地。当时主流文坛认为蔬笋气下里巴人,方岳堪破常规,不脱诗人的性情。在我看来,艺术需要标新立异,不能人云亦云。就连大师如齐白石者,若不是“衰年变法”,他的境界也要大打折扣的。

变法后的齐白石,彻底确定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面貌,笔下的瓜果蔬菜,很有天趣。他画白菜,肥大、嫩白、翠绿,整个画面新鲜水灵、生机盎然。六十三岁有手跋题道: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得君所画之似,何也?”’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前些时,有位哲学家批评我的写作没有意义,一点价值都没有,完全可有可无。唐人刘叉曰: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作不如不作,意思很好,但作诗不一定要有知音,就像散文不一定要懂得,不一定要有意义、有价值。你说我不好就不好吧,我是人,又不是人民币,哪能大家都喜欢呢。

读书近二十年,也写了多年,越发觉得手重脚轻。散文于我而言,是一次次对文字气息的感知。我希望我的文章有锦绣气、有金石气、有玉磬气,我更希望有蔬笋气。

身前是树影,身后是青山,繁星耀眼,月在西边。竹林深处,春笋节节高,撑破一片蓝天;水稻田里,一只青蛙鼓腹而鸣,忽长,忽短,忽急,忽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